吕和应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鲁尼历史哲学正名艺术作品学科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历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德罗伊森与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2-53,171,共13页吕和应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国史家德罗伊森与19世纪的学科之争”(项目编号:22FSSB022)。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是德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表现理论,晚年更是通过调整《历史知识理论》及《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的结构,使“体裁论”独立成章。随着当代叙事主义史...
关键词:德罗伊森 《历史知识理论》 历史表现理论 
德罗伊森时代的学科之争——兼论德国现代史学的诞生被引量:3
《历史研究》2015年第3期148-168,192,共21页吕和应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历史主义研究"(项目号13CSS003);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德国现代史学的职业化进程及其危机"(项目号skqy201414)以及"15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重大社会转型研究"(项目号skgt201304)的阶段性成果
在德罗伊森时代,现代人文学科逐渐成型,学科之争频繁上演。首先,在19世纪初,语文学与历史学一度十分亲近,历史学在借鉴语文学范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德国现代史学,但随着语文学和历史学形成了各自的职业认同,二者便日益疏远。其次,黑格尔对...
关键词:德罗伊森 学科之争 历史知识理论 语文学 德国现代史学 
艾尔克·鲁尼亚与历史哲学的未来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13年第10期161-169,共9页吕和应 
艾尔克·鲁尼亚是荷兰历史哲学界的新锐,他借助精神分析理论探究历史哲学的相关问题,提出历史哲学应该由"怀特式的表现主义"转向某种"思辨的"历史哲学。鲁尼亚发展了"并行运作"、"在场"、"转喻"等概念,这些概念既挑战了柯林武德的"重演...
关键词:艾尔克·鲁尼亚 精神分析理论 新历史哲学 
德罗伊森的“历史理性批判”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93-98,共6页吕和应 
"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09QN037)
作为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先驱之一,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为"历史科学"奠定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德罗伊森试图将古典语文学理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他之前的历史方法论结合起来,为此造就了《历史知识理论...
关键词:德罗伊森 《历史知识理论》 鲁尼亚 新历史哲学 
试析德罗伊森为Historik正名的实质被引量:1
《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72-82,共11页吕和应 
Historik(历史知识理论)概念在德国史学思想史上有其传统。德罗伊森所讲授的历史方法论课程也以该词命名。他把历史知识理论规定为历史思考和研究的工具,极力跟历史科学的百科全书、历史哲学或神学、实证主义以及历史诗学划清界线,而对...
关键词:历史知识理论 方法论 工具 古典语文学 
数字化操控时代的艺术作品被引量:16
《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132-140,共9页约斯·德·穆尔 吕和应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界面是如何组成和构造审美经验的,其出发点是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章先从细部讨论本雅明的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的观念,而后把数据库作为范式模型,勾勒出创建计算机对象的基本操作,最后解释为什么说数...
关键词:数字化操控 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 操控价值 
历史学的课题:可能之事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110-121,共12页吕和应 
在实际的历史写作中,部分历史学家运用反事实的方法,探究历史上的可能之事。无独有偶,海德格尔的主张也与此相似,他认为历史学的主要课题不是特殊的个体事件,也不是超乎个体事件的普遍规律,而是曾在的生存可能性。这两种观点不是为了探...
关键词:历史学 写作方式 批判意识 客观存在性 课题设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