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雅惠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桐城派竟陵派八股文文学史意义古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厦大中文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域互动与文风演进: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淮扬因缘及其文学史意义
《人文杂志》2024年第11期79-93,共15页师雅惠 
淮安、扬州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与经济、文教发达之地,早期桐城派作家不仅在这里得到经济支持与声名传扬,而且他们的为学为文理念,如重视文章情感内核与文辞“活法”的古文观念,以及将时文视为经学学问之一环与古文辞之一体的时文理念,也...
关键词:桐城派 淮扬 王懋竑 张符骧 
文章“中彀”:明清科场八股文的去取标准
《新华文摘》2022年第6期66-67,共2页师雅惠 
明清两代以文章试士,乡、会试首场三篇文字,题目取自“四书”“五经”,解题需遵循官方所定宋元注解,又需“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这种科场文体,在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逐渐完备、定型,因其主体部分通常由四组八句两两相对...
关键词:八股文 弘治年间 科场 八比文 
文章“中彀”:明清科场八股文的去取标准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师雅惠 
明清两代以文章试士,乡、会试首场三篇文字,题目取自"四书""五经",解题需遵循官方所定宋元注解,又需"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明史·选举志二》)。这种科场文体,在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逐渐完备、定型,因其主体部分通常由...
关键词:《儒林外史》 八股文 吴敬梓 弘治年间 士子 选举志 八比文 
学问更兼词华:方苞的时文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
《池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6-14,共9页师雅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36)。
桐城派开山祖师方苞,不仅在古文创作上成就斐然,其时文创作亦为一代名家。方苞的时文创作,继承了康熙初年韩菼对"书卷"与"情韵"的重视,善于向前代文学经典特别是唐宋文章学习,又善于体贴、抉发圣人心事,其《抗希堂稿》,思致细密,章法灵...
关键词:方苞 桐城派 八股文 
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明季史事书写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30-141,共12页师雅惠 
清代桐城派早期作家戴名世、朱书、方苞等人,均有志于著史,特别是明末史事的写作。这一创作兴趣,体现了清初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兴盛、皖北沿江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诸人自身学术志向的多重影响。在史观上,戴名世、朱书有较为浓厚的民...
关键词:桐城派早期作家 明末 历史书写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被引量: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师雅惠 
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钟惺赞赏...
关键词:钟惺 谭元春 古文 性灵 
山水与义理:早期桐城派作家游记中的“义法”呈现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56-60,共5页师雅惠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桐城派早期作家群与清初文坛状况研究"(12YJC751067)
与晚明文人把"游"审美化,肯定"游"本身的价值不同,清初离家远游的士子,通常怀抱着一种漂泊无奈之感。以戴名世、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早期作家的行记、游记创作,即反映了这种寒士、穷士的心态。他们的游记作品,抒写了当日下层士子对世路...
关键词:戴名世 方苞 桐城派 晚明山水小品 
“遇”与性灵:谭元春的文学接受理论——以《遇庄》为个案的考察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16年第5期146-155,共10页师雅惠 
《遇庄》是了解谭元春晚期思想及文学观念的一篇重要文献。谭元春在此文中着重阐述了《庄子》的言说特点和阅读《庄子》的"遇"之法。作为一种文学接受方法,"遇"建立在对诗文自足、独立性的理解之上,强调读者"根器",以作品韵致的感悟、...
关键词:谭元春 竟陵派 文学接受 
清人王源的文章取向及其文学史意义
《厦大中文学报》2015年第1期197-209,共13页师雅惠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桐城派早期作家群与清初文坛状况研究”(项目号:12YJC75106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王源的文章创作与文学观念,在清前期古文从驳杂到'雅洁'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位置。他的文章经世论与'至性者文之本'的看法,以及他悲慨淋漓的史传文章,有着鲜明的'易代烙印',呈现出与明末性灵文学不同的厚重特色;他对宋代卑弱文风的不...
关键词:王源 文章经世 文宗秦汉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被引量: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师雅惠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YJC751067)
明清时文界"以古文为时文"的改良,自明正德、嘉靖年间即已开始。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桐城派早期作家,面对当时时文文坛"俗学大行"的情势,继承了前人"以古文为时文"的思路,提倡时文应在作者独立人格、文章抒写性灵与文章整体气息三个方面...
关键词:桐城派前期作家 古文 时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