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战果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方以智本体论阴阳有限性《易传》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哲学动态》《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科纵横》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别名相默契如——如《方以智的哲学精神》评介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9期122-125,共4页彭战果 龚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桐城方氏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9ZDA030)阶段性成果。
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关键节点,一方面传统儒佛道三家的思想演进宛若进入了一个闭环,统合有余而创发不足;另一方面新的思想和观念又在孕育之中,重阴凝闭之下崭新的理论样态即将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这些思想巨人...
关键词:方以智 哲学精神 辩证方法 思想演进 中国传统哲学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邵雍“观物”说的“因物转心”论
《哲学动态》2024年第7期25-35,共11页彭战果 李昕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桐城方氏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9ZDA030)的阶段性成果。
邵雍的“观物”说有如实认识事物的一面,又有心性修养的一面。如实认识事物体现为以“能观之心”观“所观之物”,从而获得“物中之理”。这一过程既包含对“能观之心”静定能力进行训练的环节,又包含在此基础上依靠具体的观物之法“窥...
关键词:观物 以物观物 因物转心 观象养德 格物 
儒家工夫概念的三个维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32-43,共12页彭战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ZDA030)。
“工夫”一词与主体身心修养及转化密切相关,其本质在于运用一定的身心行为,将理论学说转化为内证体验,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达到贯通天人的终极目的。这一定义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承载工夫的行为模式,这不仅是工夫得以呈现的身心行为方...
关键词:工夫 工夫行为 内证体验 天道 
孟子心气关系论
《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23-27,共5页彭战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道教返还观对儒家性与天道关系演进的影响"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15CZX029
孟子引入气的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形成了心气并论的格局。气概念的引入,不仅有助于解决内在道德心外化的问题,还在一定意义上使道德心的内涵具有了气的性质。心如气一般具有量的规定性,养心的过程是一个从端点扩充到四海之内的生发过程...
关键词:心气关系 道德心 浩然之气 
从性与天道的张力看先秦儒家的有限性思想
《科学.经济.社会》2015年第2期38-43,共6页彭战果 
所谓有限性,主要指人对自身界限的一种自觉。西周"天命靡常"的观念,已经包含了有限性的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天命观的内涵,揭示了人的生存有限性,并指出了人自身塑造自身的庄严意义;思孟学派对心性与天道的关系进行了重点探讨,阐发了二...
关键词:有限性 天道  
论易学先后天阴阳理论在道教内丹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
《周易研究》2015年第3期64-72,共9页彭战果 
在易学阴阳理论中,有以先后天分阴阳的说法,这一理论在道教内丹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从生存论的角度看,人是先后天混杂的主体,阳陷阴中而为阴所耗散是其生存境遇。从功夫进路的角度看,阴中返阳,也就是使先天真阳从后天中显露出来的...
关键词:先天之阳 后天之阴 阴中返阳 阴阳浑化 
《周易》与道教返还观的建构
《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56-62,共7页彭战果 
道家还原主义主要是说人的日常世界与不可言说的道是偏离的,人的根本目的则是纠正这种偏离而向道回归。相关性宇宙论主要指人类现象和自然现象具有类同关系,人能够与自然的韵律及格式相合。道教返还观则指自然生命后天返先天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还原主义 相关性宇宙论 返还观 
《易传》的“虚假错误”观及其超越论
《周易研究》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彭战果 
本文通过解读《易传》,阐述了它的虚假错误观,揭示了蕴涵于其中的两种超越论。虚假产生于人的意志行为与"时"的背离,而错误则产生于"见仁见知"的主观标准的客观化。为了解决虚假与错误的存在所造成的困境,《易传》开显了两条道路。一是...
关键词:虚假 错误 知几 超越 
《易余》与方以智的易学观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50-56,共7页彭战果 
兰州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860212)
《易余》是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之一,著于方氏中年"流遁百越"的患难之际。此书包含两大主旨:第一,以"余"概念为中心继承、发展了方氏家传易学的思想精髓,特别是解决了其中有无、虚实之间贯通何以可能的问题;第二,以"三冒五衍尽三教百家"...
关键词: 三分 三冒五衍 
先秦儒道有限性思想研究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彭战果 
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860212)
先秦儒家由天命这一超越存在的不确定,发现了人的生存有限性;道家则从知识的缺陷入手,阐明了认知的有限性。有限性的存在,给予了儒道两家超越自身的前提。然而,在实现超越的具体过程中,两家都有既肯定知识又否定知识的矛盾性。这种矛盾...
关键词:先秦儒道 有限性 辩证综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