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跃速

作品数:21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生命反抗加缪荒谬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现代性忧思——从《赫索格》谈起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109-114,共6页武跃速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索尔.贝娄小说研究"( 10WWB005)
索尔·贝娄是后现代语境中的思想者,其小说中常常呈现出对现代性的各种思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现代化的审视,物质主义蔓延并形成了浸透消费观念的社会机制,给20世纪带来许多新问题;二是对个人的审视,现代人在一个祛魅时代,...
关键词:索尔·贝娄 《赫索格》 现代性 
“平坦小路”上的“流沙洞”——读门罗《平坦之路》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年第12期28-29,共2页武跃速 
现年八十二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由于获得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正蜚声世界。之前她曾经三次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并获得英联邦作家奖、世界布克奖、欧·亨利奖和美国全国书评奖等,有“短篇女王”“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关键词:门罗 《平坦之路》 文学欣赏 文学评论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敌人”问题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75-80,共6页武跃速 
2011年国家后期资助项目"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1FWW006)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敌人"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常识,它在三个向度得到重新的考量:一是等级森严的军队建制和人的权利欲望的关系,体现出某种政治文化的利害冲突;二是人性的局限性在残忍搏杀中的变异,使得战争的残酷增...
关键词: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 “敌人”问题 权欲 人性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64-169,共6页武跃速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学研究"(项目号08CGWW001Z)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浪漫主义虽然是一种过时的文学思潮,但其核心价值观念早已融入西方文化传统,而且由于其所拥有的普遍性意义,在历史文化的变革中总是不断引起各种思潮和理论的关注。因此从浪漫主义的缘起、主要精神、新人文主义的批判以及浪漫主义...
关键词:浪漫主义 个体性 新人文主义 现代主义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被引量:2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112-118,159,共7页武跃速 蒋承勇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世纪西方文学主题学研究"(项目编号为:08CGWW001Z)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
关键词:20世纪 西方战争文学 毁坏 
存在意义上的焦虑:论尤奈斯库的戏剧被引量:1
《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武跃速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 存在意义 焦虑 《潘金莲》 存在性问题 持续时间 艺术视野 
现代“哲学王”的幻影——论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10期100-102,共3页武跃速 许必涵 
索尔·贝娄最后一部长篇《拉维尔斯坦》,描述了一位成功的政治哲学教授,柏拉图的崇拜者。本文认为,这位犹太知识分子事实上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哲学王的现代扮演者,他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断灌输到工作在重要岗位上的学生头...
关键词:贝娄 《拉维尔斯坦》 哲学王 生死沉思 
人与世界的和谐乐章——论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79-82,98,共5页武跃速 
文章立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维度,分析了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价值立场及其艺术得失。从人的主体性来看,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狂欢的一种矫正,同时也是西方文学史上一次别具一格的人的退却。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用悲剧和喜...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 人与世界 和谐 
重塑生命与人类解放——论超现实主义理论宣言的乌托邦精神被引量: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81-84,107,共5页武跃速 
文章认为,在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宣言中,体现了一种十分明确的“乌托邦”精神。一方面是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寻找一种“超现实”的“精神点”,实现生命重塑的“自救”;另一方面是运用这种“超现实”方式,在历史社会层面实现人类的解放。这种...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理论宣言 乌托邦 自我拯救 
伍尔夫小说中的生命意义诉求被引量: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武跃速 
在伍尔夫夫人的小说中 ,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寻求。一方面是在各种心理情境中的直接冥思 ,属于个人性 ;一方面是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渴望与努力 ,并将此指向价值意义。这种心理和生命的诉求成为作家所有创作中的拯救力量。
关键词:伍尔夫小说 生命价值 意义寻求 和谐与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