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辉

作品数:60被引量:2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坛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对话录发言稿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商场现代化》《贵州社会科学》《文教资料》《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色文化的当代民俗化现象探研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年第1期86-91,123,共7页潘永辉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当前意识形态格局下红色文化传统的境遇与前景”(项目编号:GD11XDS02)
在红色文化与当代民间文化的交叉地带,出现了红色文化的当代民俗化甚至宗教化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考其原因:一是红色文化本身强大的社会感召力使然,二是人民群众朴素的传统文化观念使然,三是中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格局使然。从国家...
关键词:红色文化 民俗化 宗教化 传统文化 文化策略 
红色文化与人生境界——比照传统心性哲学的一个诠释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年第1期71-80,70,共11页潘永辉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当前意识形态格局下红色文化传统的境遇与前景”(项目编号:GD11XDS02)
红色文化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如果能打通与传统心性学问的深层联系,会获得更自觉的文化自信。时代的变化,也要求我们对红色人生做出更契合时代机缘的诠释,以便取得更好的文化摄众力量和社会教育效果。红色人生是觉悟的人生、青春的人生...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统文化 人生境界 心性哲学 比照诠释 
我校跨专业课程群发展研究——以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为例
《考试周刊》2015年第100期159-160,共2页潘永辉 梁燕玲 
我校新办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具有很强的跨专业性质,需要聚合多院系、多专业的学科、师资力量办学。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二者能否办学成功。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表明,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
关键词:跨专业课程群 学前教育 网络采编 人才培养体系 
对中文系学生的几点希望
《考试周刊》2014年第85期155-156,共2页潘永辉 
文章是应《中文》系刊邀请为学生而作的一篇专稿,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高度自觉的精神、养成高境界的世界观、培育健全的心灵等问题。
关键词:中文系 精神 世界观 心灵 
融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文化对话录(一)
《文教资料》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潘永辉 
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融会贯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作者主要把与学生、朋友、同事的一些文化对话进行披露,试图揭示这种文化工作对群体建设和个人修养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融通 必要性 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与应用——文化对话录(二)
《文教资料》2014年第2期55-56,共2页潘永辉 
中国未来新文化的方向,必是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与应用。文章通过与学生、朋友、同事的一些文化对话,讨论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和应用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传承 融通 应用 
如何建设地方文化精神——以“茂名精神”为例
《考试周刊》2013年第102期24-25,共2页潘永辉 
文章是一篇地方文化精神研讨会发言稿。以如何理解、概括、构建、实践“茂名精神”为例.讨论了如何建设地方文化精神及其品牌效应问题。
关键词:茂名精神 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 红色文化 
应重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通和教育——师生对话录(三)
《考试周刊》2013年第98期159-160,共2页潘永辉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些校园现象的分析,讨论了如何融通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如何开展文化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校园文化 融通 教育 
教学 文化 人格 心灵——师生对话录(二)被引量:2
《考试周刊》2013年第97期155-156,共2页潘永辉 
文章通过一组师生对话记录,论述学生应如何对待文化修养、人格涵养与心灵追求等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化 人格 心灵 
中文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尝试
《考试周刊》2013年第101期156-157,192,共3页潘永辉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加强学生专业素质训练,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