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明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海马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效应大鼠海马脑片记忆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生理科学进展》《针刺研究》《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效应中的逆行信使被引量:4
《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第1期82-85,共4页胡志安 罗东明 刘祚周 
海马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现象的突触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特别是发展了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功能双向调控的概念,即观察了逆行信使的存在和作用,这对于理解和阐明学习、记忆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
关键词:海马 突触传递 长时程增强 逆行信使 
一氧化氮在大鼠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效应中的作用被引量: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296-300,共5页胡志安 罗东明 刘祚周 
全军"八五"攻关项目
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了一氧化氮(NO)对不同的条件刺激(CS)诱出的海马Schaffer侧支一CA1区锥体细胞通路上的长时程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两种条件刺激方式(A方式:二轮100Hz、100个...
关键词:一氧化氮 血红蛋白 记忆 海马 大鼠 
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医学视听教育》1994年第3期165-166,共2页罗东明 黎海蒂 肖家思 邹金凯 马凤溪 蒋乃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军队多轨道、多层次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遵循培养目标,因地制宜,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先后编制了有关生理学电视教材38部,插播电视...
关键词:优化教学 教学模式 电视教材 转变 教学手段 培养目标 教育改革 促进 生理教学 生理学 
海马LTP中的突触前和突触后变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4年第4期21-25,共5页胡志安 罗东明 刘祚周 
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电压钳制等多种新技术后,海马LTP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突触后受体的克隆、基因的活动及突触前的cGMP的作用、递质释放等。本人重点阐述在LTP产生与维持中突触前与突触后...
关键词:突触前膜 LTP 电压钳 突触联系 递质释放 NMDA 钙通道 受体蛋白 激动剂 离子通道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海马、扣带皮层、内嗅皮层Fos样免疫活性的影响
《针刺研究》1994年第3期51-52,共2页李红运 罗东明 刘祚周 
关键词:电针疗法 疼痛 镇痛 海马 扣带皮层 内嗅皮层 
慢性痛大鼠痛行为的变化与某些脑区Fos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针刺研究》1994年第3期49-50,共2页李红运 罗东明 刘祚周 
关键词:疼痛 痛行为 脑区Fos表达 
生理课插播录像教学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3年第4期229-230,共2页罗东明 阎淑枝 马凤溪 邹金凯 蒋乃辰 
在医学教学中采用电视媒体越来越普遍。因电视录像具有形声并茂,直观形象并能动态显示等优点,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欢迎。但是,电视录像在教学中,目前仍然是一个变量因素,其教学效果仍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些人对录像在提高教学质量方...
关键词: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 实验设计 电视录像 变量因素 电视教学 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课程 肌收缩 动态显示 
痛刺激人体穴位和非穴位对皮层诱发电位和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针刺研究》1993年第3期189-193,共5页罗东明 吴彩虹 刘祚周 
对36例自愿受试者给予痛刺激穴位和非穴位,同时记录脊髓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观察到痛刺激内关,合谷穴以及附近的非穴位点,记录到的脊髓诱发电位由 P-N-P 波组成,皮层诱发电位通常由 P_1、N_1、P_2、N_2、P_3、N_3P_4和 N_4等波组成复合...
关键词:穴位 脊髓 诱发电位 皮层诱发电位 
Fox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生理科研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生理科学进展》1992年第4期368-370,共3页罗东明 
Fox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新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越来越受欢迎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兼容性好、使用方便灵活、容易学习掌握等优点,是一种处理大数量、多因素的生理科研数据的重要工具,适合初学者或非计算...
关键词:生理学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管理系统 
实验设计在学生设计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年第Z1期50-51,共2页罗东明 阎淑枝 
一、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设计实验课分为两种教学方式:1.实验设计组:主要步骤有实验设计方法介绍,2学时;查阅资料及选题,用4周课余时问;实验一设计,共4学时;设计报告答辩8学时。2.实验验证组:本组步骤①②③与实验设计组相同。实验设计...
关键词:实验设计 教学效果 课分 总时数 可行性论证 实验小组 实验条件 问卷方式 对照分析 语言表达能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