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培

作品数:34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史诗性诗歌视觉文化废名小说当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商洛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之友》《中国监狱学刊》《教育现代化(电子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诗词中“听雨”意象的多维内涵
《语文教学之友》2025年第4期38-41,共4页魏庆培 
我国古典诗词重视意象的设计和运用。“听雨”意象萌芽于《诗经》,在唐宋诗词中被大量使用,成为诗词抒发情感、感悟生命、表达思想与丰富审美的重要诗学手段与艺术方法。“听雨”意象包含愁苦与哀伤、思念与眷恋、寂寥与孤独、旷达与超...
关键词:“听雨”意象 情感形式 审美意蕴 多维内涵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代际”状况与“跨代”现象
《商洛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1-37,共7页魏庆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W009)。
由于外部社会语境的变迁及学人自身的因素,在当代文学史研究实践的"三代"学人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学术风貌。除此外,"代际"之间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尤其表现于"上一代"对"下一代"甚至对"下下代"的隔代传递上。当代学人的这种"代际"...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 代际 跨代 
“50后”学人与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
《北方论丛》2020年第4期84-93,共10页魏庆培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历史化与批评及学人关系”(15AZW009)。
"50后"学人作为一个学者群体,主要包括陈思和、程光炜、陈晓明、吴秀明、李杨、丁帆、张清华、孟繁华等学者。他们分别在当代文学文学史理论、文学史写作与文学史料整理等"历史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从"二十世纪中国文...
关键词:“50后”学人 重写文学史 再解读 历史化 
论《朝花夕拾》的时间与空间被引量:3
《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5期25-32,共8页魏庆培 
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赋予文学文本中的时间与空间表达以重要的诗学价值,他认为文学的生存意义需要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表现方法才能得到有效揭示,而文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空间和时间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在他...
关键词:时间与空间 《朝花夕拾》 文学文本 文艺理论家 诗学价值 空间表达 表现方法 生存意义 
警察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年第12期62-66,共5页魏庆培 
浙江省2015年度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警察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编号:jg2015361)的研究成果
目前,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对复杂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除了精湛的警务技能外,在文化素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视野胸怀、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与提高,以适应现实工作要求。因此,在警察类高职院校,探索人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 警察 素质教育改革 工作性质 警务技能 文化素养 
视觉隐喻与空间生产——视觉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美学形态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112-117,150,共6页魏庆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基于视觉文化理论视阈下的当代文学伦理研究"(15NDJC291YBM)的阶段性成果
视觉隐喻在不同的历史和文明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理性认知和表达方式,譬如"光"、"图像化"和后工业时代的"拟像"、"仿真"等等。实际上,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对现实进行证认后的实践样态,它被市场经济编织进生产与消费领域以期满足大众的视觉...
关键词:视觉隐喻 视觉化空间 生产 审美幻象 
警察类职业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被引量:1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年第33期108-110,共3页魏庆培 
浙江省2015年度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警察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编号:jg2015361)的成果之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其包含"人文底蕴"、"人文才艺"和"人文情怀"三部分。目前,警察类职业学院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人文课程单一,人文课程科目少,课程量不足;其次是课程建设没有...
关键词:警院 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对策 
视觉隐喻与当代小说的空间化生产
《文艺评论》2017年第5期82-88,共7页魏庆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基于视觉文化理论视阈下的当代文学伦理研究"(15NDJC291YBM)阶段性成果;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研究项目"视觉文化与当代小说的空间化生产"(2014DDWX04)的研究成果
在西方思想文化视野中,视觉很早就摆脱了纯粹生理和感官机能而进入观念与思维的隐喻领域,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步伐,视觉文化的全方位播散促使视觉隐喻向日常生活经验与理性认知深层渗透。事实上,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的现实形态,它在否...
关键词:视觉隐喻 当代小说 空间化 日常生活经验 视觉文化 后现代主义 文化视野 西方思想 
论林非散文的话语维度
《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75-81,共7页魏庆培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及其主要路径与方法"子项目"当代文学历史化与批评及学人关系"(项目编号:15AZW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林非散文将自然风物、历史景观、人文知识同生命省察完美地熔铸在一起,充分彰显出了主体话语在历史、文化和存在三个维度上体现出的生命求真意志。林非散文的历史化书写源于受内心的焦虑和话语冲动胁迫而进行的对历史奴役和"日常生命保...
关键词:林非散文 话语 历史化书写 现代性反思 
文化记忆与身份焦虑——读胡永生的长篇小说《汶水汤汤》
《上海文化》2017年第4期90-96,126,共8页魏庆培 
胡永生的长篇小说《汶水汤汤》追踪了汶水两岸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景象和文化线索,复活了"商族后裔"世俗生活与精神挣扎的鲜活面容。面对民族"文化之根",《汶水汤汤》淡化了同类小说对历史回眸时的温情目光和迷恋姿态,小说中的"大鸟"和"...
关键词:胡永生 文化记忆 时间 身份意识 焦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