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宪

作品数:27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浒传》毛泽东《三国演义》小说《金瓶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菏泽学院学报》《历史教学(下半月)》《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是“路痴”吗——也说古典小说中的地理问题
《菏泽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古今 宋培宪 
以史书的眼光考察四大奇书,当然都有地理问题。古代小说地理差错的成因有三:一是出于艺术构思的需要;二是误书误刻;三是受成书过程的影响。评价四大奇书地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四大奇书是小说,不是历史书。
关键词:四大奇书 地理问题 小说 史书 
《水浒传》中的“三国元素”——兼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成书先后问题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8,共8页宋健 宋培宪 
《水浒传》不仅在介绍人物的身世、相貌、兵器、才智方面多拿《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相关内容来作类比,而且在角色的神韵描摹、战将的捉对厮杀、场景的烘托渲染以及战事的叙写等方面,也多有《三国演义》的影像在。由以上《水浒传》中所留...
关键词:《水浒传》 三国元素 影响 成书先后 
《金瓶梅》中的人物之死与“性”——兼及小说的定性问题被引量: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3-73,共11页宋培宪 
以西门庆为主角的《金瓶梅》,书中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写了他与众多人的鬼混;又写到了近三十个人物的死亡,而占死掉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物的死因,也与性事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一部以"性"为其主体内容...
关键词:《金瓶梅》 人物死亡  
毛泽东对“四大名著”的解读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8期33-35,共3页宋培宪 
毛泽东一生读书万卷,尤其对传统文史造诣颇深。具体到他对四大名著的研读与品评,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在他所做的报告、谈话以及所写的大量文字(包括诗词)里,不仅对上举诸书中的故事和角色,都分别有很好的剪裁、穿插...
关键词:“四大名著” 毛泽东 解读 革命历程 历史审视 革命实践 古为今用 读书 
《野猪林》、《十字坡》戏曲漫话——兼及故事发生地问题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11期4-7,共4页古今 宋培宪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和“武松十字坡打店”是《水浒传》中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小说成书于明中叶嘉靖年间,出现较晚。
关键词:《野猪林》 故事 生地 漫话 戏曲 《水浒传》 嘉靖年间 鲁智深 
国事情怀:《三国演义》的主旨所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宋健 宋培宪 
《三国演义》主题研究的多义性、多类性,源于不同读者的不同解读。可用“主旨”观念取代“主题”概念,深入探究“作家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心系天下安危、追求国家统一是《三国演义》的特质之所在;“国事情怀”在小说的各个层面均...
关键词:《三国演义》 主旨特质 国事情怀 中国文明 
反思毛泽东对《水浒传》的解读与评析
《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3-40,共8页宋培宪 
《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爱读的古代小说之一,也是对其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对这部小说曾作出过诸多新意迭出的解读。其真知灼见颇可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其带有浓厚政治气息的评说,则又足以令我们...
关键词:毛泽东 解读 《水浒传》 总结 反思 
毛泽东与《水浒传》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第9期7-10,共4页宋培宪 
《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爱读的古代小说之一,也是和毛泽东在意志性格方面产生过深深共鸣并对其一生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一部古典小说名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古典小说做出过新意迭出的解读。这些个从不同视角...
关键词:《水浒传》 毛泽东 古典小说 古代小说 历史阶段 文学研究 
论曹雪芹的美学追求被引量:7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宋培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
关键词:曹雪芹 美学思想 红楼梦 
大众文化背景下经典的“消费”与“颠覆”——由对四大名著的戏说和恶搞说开去被引量:2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9-14,共6页宋培宪 
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所发挥出的正面效应不容低估,然其淡化人文价值与教化功能的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尤其对它在戏谑庄严、颠覆经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及之于传统的冷漠所可能造成的主流价值的失落,更应引起足...
关键词:大众文化 四大名著 戏说 消费 恶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