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生

作品数:84被引量:42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宋代稻作农业农学水稻品种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农业考古》《中国科技术语》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饭稻羹鱼:《齐民要术》中的南方因素(下)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曾雄生 
北魏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中的经典,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共十卷,除第十卷标题为“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外,言下之意,前九卷所载之内容,当属北魏统治下的所谓“中国”之物产。因而,《齐...
关键词:《齐民要术》 贾思勰 南方因素 物产 
民族特色还是环境选择?--对稻作景观笐架和乔扦的历史考察
《古今农业》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曾雄生 
以古农书和黔东南等民族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笐架(禾晾架)和乔扦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技术景观所发生的原因,发现笐架、乔扦等技术设施的使用系与谷物收获、雨水环境及对后熟作用的认识和看守联系在一起。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农业与...
关键词:农业技术景观 笐架(禾晾架) 乔扦 民族特色 环境选择 
饭稻羹鱼:《齐民要术》中的南方因素(上)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74-88,共15页曾雄生 
北魏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中的经典,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共十卷,除第十卷标题为“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外,言下之意,前九卷所载之内容,当属北魏统治下的所谓“中国”之物产。因而,《齐...
关键词:《齐民要术》 贾思勰 南方因素 物产 
古代的农耕智慧
《人民论坛》2024年第20期110-112,共3页曾雄生 
我国传统农业不仅着眼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以实现高产,而且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确保稳产。“杂种五谷”是我国传统农业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使环境及其变迁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精耕细作 生物多样性 “杂种五谷” 
“金玉其外”与价值多元——橘皮史话
《经济学家茶座》2024年第1期149-153,共5页曾雄生 
“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尤其是对水果生意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果品保鲜。可偏偏水果是难于保鲜的,且不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就是柑...
关键词:价值多元 金玉其外 色香味 果品保鲜 橘皮 水果 荔枝 柑橘 
其命维新:古农书整理的传统与现代
《古今农业》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曾雄生 
本文依据个人经验,对古农书整理从发端到最近三四十年的变化乃至今后的趋势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指出古籍整理经历了由“手工劳动”到“人工智能”的转变,肯定了这一转变对古农书整理和农史研究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对未来古农书的智能化...
关键词:古农书 农业古籍 研究趋势 智能化 
论甲骨文中“糯”字的可能性——与苏成爱先生商榷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曾雄生 
甲骨文中有两个字,一是从米从覃的“■”,一是从禾从水的“■”。先前唐兰等文字学家以为从米从覃的“■”是“稻”;晚近则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水从禾的“■”是“稻”。苏成爱从商代先民主粮,饮醴风尚,后世用语习惯,并结合文字的用例、音...
关键词:甲骨文  黍(秬) 考释 殷商时代 
“没有粪便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经济学家茶座》2022年第1期144-148,共5页曾雄生 
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着地力衰竭的困扰。在西方,罗马时期一些管理较好的奴隶制大地产确曾施用过肥料来提高生产,但进入中世纪以后却只采用休闲或放牧方式来恢复地力。11世纪之后施肥在部分庄园得到恢复,但是到了18世...
关键词:大地产 放牧方式 罗马时期 奴隶制 18世纪 
江西早:一个水稻品种的足迹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21年第6期7-33,共27页曾雄生 
中科院青促会课题“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项目编号:E029010201)。
江西早,是明清以来外省对原产于江西的一个早稻品种的名称。江西早稻种植由来已久,品种江西早则是稻作农业发展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个品种秉承了占城稻的主要特征,具有生育期短、成熟早,耐旱,适应性广等多种特征,使其在近千年...
关键词:江西早 起源 传播 影响 技术综合体 
稻米: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
《中国稻米》2021年第4期127-132,共6页曾雄生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
关键词:稻米 稻作历史 稻作科技 展望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