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述论傅斯年三熟制民族思想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哈尔滨学院学报》《东岳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何思源与20世纪30年代的山东基础教育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138-145,共8页马晓雪 程方 
北伐胜利后,何思源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他坚持教育独立、教育求生等理念,领导和团结教育界有识之士,调整山东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众素质,完成了山东地区从传统士大夫教育向现代新式教育的转型,助推了山东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求生教育 何思源 基础教育 
清代夫妻冲突述论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3-30,共8页程方 马晓雪 
在今人眼中,古代家庭往往是一幅"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的和谐画面,尤其是夫妻关系,即使不尽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也绝不会是同床异梦,甚至干戈相向。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古代的夫妻因矛盾而冲突的不乏其例,柔情与...
关键词:《大清律例》 夫权 奸情 
清代家产侵夺冲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44-51,共8页程方 李秀凤 
在清代,广义上的家产既包括了族产,也包括了个体家庭私产,有关家产的争夺主要围绕族人侵占族产,以及兄弟分家析产和绝户家庭的立嗣问题展开,同时侵夺寡妇产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清代人口压力日趋增大,资...
关键词:《大清律例》 宗族 立嗣 寡妇 
论非全日制用工中政府责任的构建被引量:1
《求索》2012年第8期243-245,共3页赵肖楠 程方 
我国现行立法对非全日制用工做出了界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但现行立法的规定过于简陋,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应在建立健全非全日制用工法律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以促进非全日...
关键词:非全日制用工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政府责任  会保险 
论傅斯年抗战前后的民族思想与活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100-102,共3页程方 
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日寇的咄咄进逼,受祖父言传身教影响的傅斯年奋笔疾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强烈的民族思想和抗日到底的信念;同时傅斯年积极投身到抗战中,用行动书写着他书生报国的爱国热忱。
关键词:傅斯年 “九·一八”事变 民族思想 
武汉抗战期间募捐成功的原因探析——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动为视角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08-212,共5页周俊利 程方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1SZYQN10)
武汉抗战期间募捐取得巨大成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武汉奇迹"的重要表现。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动的视角进行考察,"武汉奇迹"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国民政府开放民众运动,给社会力量以前所未有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民族矛...
关键词:武汉抗战期间 募捐 “武汉奇迹” 国家与社会关系 
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倒孔活动——兼论傅斯年的政治思想
《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85-89,共5页程方 
193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参政会存在期间,傅斯年作为参政员和驻会委员,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政治信念的驱使,力图消除政治弊端,积极行使质询权,最终将...
关键词:傅斯年 国民参政会 美金公债案 
论清代的荒政举措——以山东省为例的考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53-57,共5页程方 马晓雪 
清代山东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区,面对灾荒的发生,清政府始终将荒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措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助,在清前期成效显著,近代以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等原因,在救荒上鲜有成果,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灾民的困难,...
关键词:灾荒 荒政 救助 
论傅斯年政治人格的形成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2-115,共4页程方 
傅斯年不仅是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热爱国家、富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都在为国家、民生和学子服务,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其政治人格的形成,与家庭的熏陶、本身知识结构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具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傅斯年 社会革命 书生报国 
清代鲁西北农村社会变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程方 
清代鲁西北地区农民在人口压力和天灾频仍的双重困难下,积极应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实现增产增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然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小农生活水平下降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艰辛引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影响了农...
关键词:人口压力 二年三熟制 乡村习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