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敏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进修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诗诗歌美学原则历史时空始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中国比较文学》《扬子江(诗刊)》《小学语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156-162,共7页连敏 
20世纪80年代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经历了数月修改、被退稿、被索稿、被加"按语"在《诗刊》发表及被批判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留下了当年看待诗歌的眼光和独特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作品、读者、刊物、时代环境之...
关键词:修改 20世纪80年代 美学原则 《诗刊》 诗歌批评 内在冲突 历史时空 
自由与束缚
《诗探索》2014年第7期78-79,共2页连敏 
题目《画森林》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泼墨挥毫的豪迈,你可以画出你想象的关于森林的一切:动物、野草、野花、高大的树木、林间的木头小屋、穿过密密的树叶投射在泥土上的斑驳的光影……
关键词: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词 
以骨为灯:照亮回忆与灵魂
《创作与评论》2014年第9期117-120,共4页连敏 
他不是一个观念性的写作者,也并非一个抱有雄心抒写历史的诗人,尽管可以看见他建立某种散文诗秩序的努力;他的散文诗中那极具生命力和爆发力的意象和多少带有寓言化、超验性的笔调验证了诗歌是“诗与诗人之间的相互寻找”;他的诗歌...
关键词:灵魂 回忆 诗歌语言 言说方式 想象空间 写作者 散文诗 观念性 
白日梦与乌有之地——论路也的诗歌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6期44-47,共4页连敏 
这是路也《白日梦》中的最后两节。我以为“白日梦”很能说明路也与诗歌之间亲昵又冲突的关系,通过这样一种梦的形式,诗人与诗歌,与世界发生某种或深或浅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深人骨髓、不切实际、奋不顾身的。如果模...
关键词:“白日梦” 诗歌 路也 诗人 
特定年代的诗歌生产——《诗刊》(1957—1964)作为研究对象的提出与思考
《中国诗歌研究》2011年第1期268-276,共9页连敏 
《诗刊》是新诗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对它由表及里的研究可开拓当代期刊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从制度和细节各方面观察当代诗歌史的实际形态。笔者把诞生于1957年,终止于1964年的《诗刊》分为四个阶段,粗略地勾勒出每一个阶段《诗刊》发展...
关键词:新诗 《诗刊》 诗歌生产 
阿毛诗歌意象之变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55-59,共5页连敏 
石头、星星、水、风、镜子、玫瑰、火车这几个意象贯穿了阿毛整个创作过程。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原型意义,还被诗人赋予了现代性,它们一起指向生命的源头及对自我的认识,与此同时,意象的变奏也揭示出阿毛前后期诗风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阿毛 诗歌意象 变奏 
怎样教小学生欣赏诗歌
《小学语文》2008年第7期12-13,共2页连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无达诂”等表述都说明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切入点,就能更有效地解读诗歌,并且有独到的发现。本文拟从诗歌的意境、意象、语言、想象等几个基本要素入手,结合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 诗歌 欣赏 “诗无达诂” 解读方法 哈姆雷特 认知能力 
《女人》中的女人:翟永明和普拉斯比较研究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1期106-127,共22页张晓红 连敏 
本文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说为理论依托,加以女性主义的阐发。围绕主题和意象探讨翟永明如何借鉴和吸收普拉斯的诗歌元素,如何运用文本策略摆脱诗人楷模的束缚,写成一组才气逼人、意义深远的诗歌。
关键词:互文性 影响的焦虑 作家身份 诗人楷模 
论作为《诗刊》主编的臧克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5期14-19,共6页连敏 
臧克家任《诗刊》主编时,显示出融参政、学术、文学或官员、编辑、诗人三位一体的主体性质和社会角色。笔者从零碎的材料“串联”出的微言大义中发现,在文学权力者“收编”桎梏缝隙中生存的臧克家,并没有分享到决定性的权力,在主持《诗...
关键词:臧克家 《诗刊》 身份 权力 
《诗刊》的创立与刊物品格的建构
《南方文坛》2006年第5期87-91,96,共6页连敏 
关键词:《诗刊》 品格 刊物 作者队伍 臧克家 毛主席 毛泽东 创刊 徐迟 约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