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作品数:73被引量:16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中日关系战后中日关系战后钓鱼岛问题日本政府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图书评论》《社会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阴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倍外交”的历史坐标与“后安倍时代”东亚地缘政治变局的可能
《日本学刊》2023年第6期23-52,168,169,共32页刘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国家主要政党涉华传播话语体系研究”(编号:22&ZD320)。
安倍晋三作为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提出“摆脱战后体制”“恢复日本”“战后外交总决算”等国家战略命题,创造了日本宪政史上的最长执政纪录。他通过拒绝战争责任批评、复活国家战争职能两条阵线确认“终结战后”并摆脱“和平宪法...
关键词:安倍外交 地缘战略 中日关系 日美同盟 台湾问题 
五十年来中日关系研究的问题意识、史料开拓与知识生产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刘建平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话语体系与大国形象建构研究”(21XCA002)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注定是中日关系不甘沉默的一年。虽然受到日本政府持续强化日美同盟的压迫性影响,但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纪念节点,日本一些退休外交官和学者还是要举办探讨中日友好、合作的集会,有国会议员质询政府是否计划组织纪念活动,...
关键词: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务省 中日关系 纪念活动 压迫性 日美同盟 中日友好 日本政府 
五十年来中日关系研究的问题意识、史料开拓与知识生产
《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4期115-123,共9页刘建平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话语体系与大国形象建构研究”(21XCA002)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注定是中日关系不甘沉默的一年。虽然受到日本政府持续强化日美同盟的压迫性影响,但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纪念节点,日本一些退休外交官和学者还是要举办探讨中日友好、合作的集会,有国会议员质询政府是否计划组织纪念活动,...
关键词: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务省 中日关系 纪念活动 压迫性 日美同盟 中日友好 日本政府 
以知识对话寻求共识:关于国际传播沟通理性的讨论被引量:17
《对外传播》2020年第11期51-55,共5页刘建平 张毓强 陈卫星 王洪喆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AXW005。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正在加速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意识形态冷战、地缘战略压迫、种族主义歧视,折射着近代以来的中国与西方关系史。对此,是作某种理论概念化的判断而放任对抗性发展,还是尝试在知识对话的共识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外文局 传播实践 国家社科基金 文化自信 沟通理性 本土化理论 地缘战略 
中美关系危机的传播政治学分析
《对外传播》2020年第6期17-19,共3页刘建平 
一、中美关系危机的病毒时代:何为舆论战?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在悬念、不安甚至紧张对立的状态。如今,尚未走出贸易战泥沼又遭遇全球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恐慌,美国领导人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概念,指控中国隐瞒疫情而鼓动...
关键词:中美关系 全球传播 贸易战 舆论战 追责 悬念 传播政治学 危机 
中日“历史问题”的过程性结构与“历史和解”可能的原理被引量:2
《日本学刊》2019年第6期75-94,共20页刘建平 
随着强征劳工受害诉讼案在韩国进入实质性司法阶段,东亚地区清算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责任运动到了决定性转折期。中韩同是受日本帝国主义伤害过的国家,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中日关系更饱受“历史问题”周期性发作之苦,中国对日外交似乎...
关键词: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 战争责任 历史和解 战争赔偿要求 
开辟可持续知识对话空间——中日关系遭遇危机以来日本学术出版的应对
《现代出版》2019年第3期21-27,共7页刘建平 
进入21世纪,战后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危机。日本的出版人和学者利用“信息公开法”实施的机遇编辑刊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平友好条约两次谈判的外交记录,有学者从中发现相关内容被删改,中日关系问题开始得到实证...
关键词:学术出版 知识对话 中日关系 国际传播 
中国对日外交的“国际法转向”探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再认识被引量:1
《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0期14-18,37,共6页刘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BGJ013)的部分研究成果
日本首相安倍设想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恢复中日首脑互访,使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但历史证明,不处理导致中日关系周期性恶化的具体问题,互访难免流于形式。既然中日双方表示回到缔约的历史原点,就存在着解决问题、寻...
关键词:中日关系 战后历史遗留问题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国际法转向 
战后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问题发生及其国际处理规范被引量:6
《日本学刊》2017年第6期60-79,共20页刘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13BGJ013)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固有领土论"话语对抗演变为"安全保障论"威慑,但对俄罗斯,日本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恢复了作为"最终战后处理"的和平条约谈判。研究对日战后处理的历史表明,盟国对日本的定义相当于其所谓"固有本土"...
关键词:对日战后处理 领土问题 日美关系 日俄和平条约交涉 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问题”话语体系建构:战略意义、实证方法和概念比较被引量: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42-50,共9页刘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BGJ013)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外交不断遭遇"历史遗留问题"危机化挑战的形势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要求建设中国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国际战略的传播学转向给学术界提出了迫切的研究课题:厘清"话语理论"的西方思想史逻辑,理...
关键词:话语体系 钓鱼岛问题 中日关系 传播政治学 话语权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