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闯

作品数:26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指称语义学信念弗雷格克里普克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哲学分析》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使真者理论与关于基本存在的形而上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5期28-29,共2页叶闯 
使真者理论(truthmaker theory)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归于语义学,可称为“语义学的使真者理论”,一类归于形而上学,可称为“形而上学的使真者理论”。前者想用一种更细致的语义刻画来解决语言哲学问题,或解决由哲学困惑所激发的语义学问题...
关键词:语言哲学 语义学 形而上学 两种类型 
使真者理论与关于基本存在的形而上学
《哲学分析》2020年第4期140-153,199,共15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规范性研究——当代西方哲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项目编号:16JJD720003)。
使真者理论有两个目标,其一是解释使真关系的不对称性,其二是借助一种形而上学中立的标准,来找出那些缺乏本体论基础的被声称的真断定。许多人通过奠基理论来帮助使真者理论家完成这两个目标。然而,他们的努力因为如下原因不可能成功。...
关键词:使真关系 奠基关系 不对称性 欺骗者 
哲学存在问题与含有存在谓词的语言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7期36-37,共2页叶闯 
当考察形而上学问题的性质时,相当多的人都承认,卡尔纳普关于内问题与外问题的区分经常起着某种实质性的理论作用。他的区分奠基于语言框架这个概念。针对存在,内问题就是在框架给定的条件下,关于框架所定义的对象的存在问题,外问题就...
关键词:语言框架 卡尔纳普 形而上学问题 存在谓词 实质性 
哲学存在问题与含有存在谓词的语言框架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3期21-26,共6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规范性研究——当代西方哲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16JJD720003)。
卡尔纳普的内问题与外问题的区分,尽管在概念上有效地把科学断定与形而上学承诺隔离开来,其结果却使传统哲学失去可能的理论意义。托马森和雅布罗分别从实在论和虚构主义角度,力图表明即使在卡尔纳普框架下,也可使哲学存在问题有理论意...
关键词:内问题 外问题 存在量词 存在谓词 指称词 
实在论的容易论证中关于指称的默认假设被引量:1
《哲学研究》2018年第10期119-126,129,共9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规范性研究--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争”(编号16JJD720003)的阶段性成果。
最近流行的关于有争议实体存在的容易论证,其论证步骤中要用到存在概括,但存在概括要求在相应指称位置上的词项有真实的指称。然而,在通常的容易论证中,相应的词项有指称是被默认的。在本文中,通过强调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这个默认...
关键词:指称 存在 容易论证 使用条件 
语义学的语境敏感性概念被引量:1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34-42,157,共9页叶闯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特殊学科项目"认知与意识跨学科研究"(2017CASS0036)阶段性成果
真正属于语义学的语境敏感性应该是由语句成分中意义要素决定的性质,且由语义学的语境敏感性概念表达这种性质。只有包含卡普兰涵义的索引性表达式才会具有这个性质,因为此类表达式在其涵义中规定了语义解释与语境的强制性关联。在此基...
关键词:涵义 语境 语境敏感性 语义不完全性 不可表达性 
对直觉语义不完全语句的一种流行释义的质疑
《世界哲学》2017年第1期55-62,共8页叶闯 
直觉上语义不完全的语句是语境主义用以反对语义学最小主义的主要论据之一。目前,最小主义者对此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应对策略,即将其统一释义为存在量化的语句。对此笔者提出三项质疑:一,此种解释策略所给出的释义与原来语句的语义内容并...
关键词:语义不完全的语句 存在量化 语义学最小主义 
分析性与信念之谜被引量:1
《世界哲学》2015年第1期30-39,160,共10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存在对象的名字与新梅农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2JJD72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项目编号:12AZD072)阶段性成果
不同类型的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存在差异,这可以支持分析语句或分析命题存在这一论点。为达到这个理论目的所采用的论证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所定义的主观翻译原则与客观翻译原则,考虑各种不同的实义词,从日常对象到人工...
关键词:分析性 翻译 信念之谜 
“根据指称决定者为真”的分析性新解及其问题
《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叶闯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存在对象的名字与新梅农主义研究>(12JJD72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
分析性的形而上学解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许多人认为此解释依赖于一个会引起严重问题的假设,即从奎因开始就广为流传的双因素决定(语言与世界同时决定)假设。美国哲学家吉利恩·罗素于2008年提出一种以"指称决定者"概念为核心...
关键词:意义 真理、分析性、指称决定者 
反描述主义论证中必然性概念的使用
《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37-41,共5页叶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存在对象的名字与新梅农主义研究"(12JJD72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阶段性成果
在反对指称描述论的模态论证中,必然性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一直以来,无论是直接指称论者,还是被他们所批评的指称描述论者,都相信在这个论证中对于必然性概念的使用是恰当的,并且也是一致的。这篇文章试图指出,其实在实际的模态论...
关键词:指称 分析性 必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