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曼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莫里森小说莫里森寻求自我《秀拉》黑人文化传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精神的焦虑与回归——对索尔·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多维欲望的阐释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第3期111-116,共6页田亚曼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创作顶峰时期完成的一部力作,也是这位学者型作家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贯穿小说“我要,我要”隐喻了这是一部关于欲望的小说。本文借助乔治·巴塔耶的欲望理论分析隐含在显性欲望背后的隐性欲...
关键词:贝娄 《雨王汉德森》 乔治·巴塔耶 多维欲望 消尽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中丹芙的成长解读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09年第7期130-131,共2页田亚曼 
浙江省社科联2007年基金项目“托妮.莫里森小说母爱与成长主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08)
丹芙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解读丹芙的艰难成长历程.母亲对过去的回忆,姐姐鬼魂的归来不仅帮助了丹芙的成长,而且鼓励她承担起家摩的霉任,...
关键词:宠儿 丹芙 回忆 成长 
扭曲的压制,温柔的抵抗——霍桑小说《拉帕西尼之女》女性主义解读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第11期72-75,共4页田亚曼 
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西尼之女》女性主义的解读,阐明较之女性作家所创作的女性以发泄、报怨向强势男权抗争相比,没有经受性别歧视的霍桑笔下的以温柔、宽容、无言的抗争更能彰显女性不屈从男性压制的自信与力量,以其自信、...
关键词:撒尼尔·霍桑 女性主义 男权压制 温柔抵抗 
虚幻中的自我意识——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解读被引量:2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田亚曼 
本文通过引入"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分析小说中两位黑人女孩的不同命运,指出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黑人通过家庭的呵护可以帮助孩子避免白人文化的浸染,并在逆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我意识 真实 虚幻 毁灭 成长 
影视翻译:再创造的艺术
《电影文学》2007年第19期73-74,共2页田亚曼 
本文对影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风格,文化差异,片名以及翻译素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希望译界不可忽视外国译制片的强大文化攻势,需加强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语言风格 文化差异 片名 翻译素质 
秀拉寻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对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女主人公的分析被引量:4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田亚曼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秀拉》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黑人文化传统的叛逆者—秀拉。分析了秀拉寻求自我的复杂历程以及寻求自我失败的原因。指出黑人妇女实现自我只能在黑人社区内完成,任何背离黑人文化传统的个人价值求索只...
关键词:莫里森 秀拉 叛逆 成功 失败 黑人文化传统 
探究外语学习心理与学习潜力被引量:2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58-60,共3页田亚曼 
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学习心理状态的实际调查,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系统 的剖析。其目的在于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心理分析 焦虑心理 归因心理 学习潜力 学生 理工类大学 英语学习 学习动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