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林

作品数:23被引量:1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史小米技术史互联网生态欧洲中心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清华管理评论》《科技导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学家之外的爱因斯坦
《南风窗》2022年第12期110-110,共1页董洁林 
爱因斯坦不仅研究自然界,也很关心人类和社会。作为生长于德国的犹太人,他深知少数民族被社会和政治力量排挤的苦楚。他花了大量时间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并为恢复以色列国做出了贡献。他期望以色列不仅成为流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家园...
关键词:爱因斯坦 以色列国 少数民族 阿拉伯人 犹太人 
“唯一未被荣誉摧毀的人”
《南风窗》2022年第7期90-90,共1页董洁林 
玛丽·居里夫人是我的偶像,她也是很多理工科学生的偶像。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次是物理学奖,第二次是化学奖,这在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波兰是她的祖国,当时被俄罗斯占领(1918年后独立)。家里拮据,她17岁就出去...
关键词:博士论文 理工科学生 学士学位 诺贝尔奖 化学奖 玛丽 放射性元素 物理学奖 
尼尔斯·玻尔:复活的苏格拉底
《南风窗》2022年第3期100-100,共1页董洁林 
“玻尔从不认为自己拥有真理,而是永远处于摸索状态。”古希腊有一位很轴的哲学家,名叫苏格拉底。他喜欢刨根问底思考与辩论,最后因藐视神灵被处死。两千多年来,他的幽灵一直在欧洲盘旋。二十世纪的丹麦哥本哈根的科学家尼尔斯•玻尔犹...
关键词:青年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丹麦哥本哈根 氢原子光谱 原子模型 苏格拉底 玻尔 刨根问底 
黑火药时代最后一场战争
《南风窗》2020年第26期117-117,共1页董洁林 
北京附近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八里桥,1860年9月,大清和英法联军的一场惨烈战争在这里打响。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关键一役,也是黑火药时代的最后一场战争。清军方面是由功勋卓著的僧格林沁亲王所率的大清劲旅,兵力约五六万人,所用武器...
关键词:僧格林沁 英法联军 黑火药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里桥 大清 
爱因斯坦为什幺没有两次获诺奖?
《南风窗》2020年第17期103-103,共1页董洁林 
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不少人对他没有两次获诺奖耿耿于怀,也有人对他因光电量子效应而不是更负盛名的相对论而获奖表达不解,于是出现了很多种猜测。有人说诺奖委员会有潜规则“一个人不能两次获奖”,也有人认为诺奖委员会不...
关键词:量子效应 爱因斯坦 潜规则 诺奖 相对论 科学史 真相 犹太人 
灵魂有趣的科学家
《南风窗》2020年第12期103-103,共1页董洁林 
有一颗聪慧头脑的科学家很多,但聪慧又有趣的灵魂并不多,物理学家泡利(Wolfgan Pauli,1900-1958)兼而得之。他带着“神童”光环出身于奥地利书香之家,从小游走于著名科学家之间。高中最后一年,泡利读了一篇关于试图统一引力场和电磁场...
关键词:泡利 引力场 书香之家 科学家 电磁场 有趣 物理学家 灵魂 
仰望星空的小业主之子
《南风窗》2019年第19期102-102,共1页董洁林 
1676年11月,英国东印度公司“联合号”帆船从英国启程去南半球,船上有位牛津大学大学生,名叫爱德蒙·哈雷。他刚20岁,自告奋勇去南半球的圣赫勒拉岛,自费为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在那里观察和记录恒星,这是一件填补人类科学知识空白的...
关键词:英国东印度公司 小业主 牛津大学 格林威治 科学知识 航海事业 南半球 大学生 
诺奖父子的传奇与阴影
《南风窗》2019年第17期100-100,共1页董洁林 
1908年冬天,Waratah号邮轮从澳大利亚徐徐驶向英国,船甲板上站着两位低声细语的男人,海风吹打着他们兴奋的脸庞。他们就是历史上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布拉格父子。此时老布拉格46岁,年富力强,而小布拉格仅是个年仅18岁的羞涩青年。现在,...
关键词:父子 阴影 传奇 澳大利亚 布拉格 大学物理学 诺贝尔奖 剑桥大学 
墨子,中国历史上的科学独行侠
《南风窗》2019年第15期93-93,共1页董洁林 
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魅力十足的时期,诸子百家相继登场,中国向何处去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约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的一间普通民屋中,墨子正在做光学实验。屋子里很暗,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
关键词:中国历史 墨子 科学 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 光学实验 公元前 年轻人 
伟大的麦克斯韦为什么不著名?
《南风窗》2019年第13期93-93,共1页董洁林 
20世纪初,苏格兰阿伯丁市音乐厅要为当年的捐款者发一笔红利,他们一直找不到一位叫“詹姆斯·麦克斯韦”的捐款人,于是只好登寻人启事。此时,麦克斯韦已去世20多年,他创立的电磁学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的课程,无线电报已经问世,欧美各地也...
关键词:麦克斯韦 20世纪 音乐厅 苏格兰 詹姆斯 电磁学 捐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