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天玉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家语言学词语回转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教育》《汉语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说“回归”一类词语的语法组构被引量:1
《汉语学报》2019年第2期44-47,共4页邓天玉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国民普通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YB135-60)的资助
汉语中,有一般动词,还有一类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包括两组,一为"来、去",二为"上、下、进、出、回、过、开、起"等。一般动词跟趋向动词组合,通常是动词在前,趋向动词在后。但是,趋向动词中的"回",既可以用在一般动词后边,如"归回",还可...
关键词:回归 回转 回收 
“主观视点”论——邢福义先生最具理论色彩的语法理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1-17,共7页邓天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语法‘普一方’比较研究"(11JJD740017)
李宇明先生曾提出"主观视点"论是邢福义先生最具理论色彩的语法理论。"主观视点"论最早见于邢先生的《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邢先生认为,复句语义关系具有二重性:既反映客观实际,又反映主观视点。客观实际和主观视点...
关键词:主观视点 客观实际 复句格式 语义关系 从众观 
说“越X,却越Y”被引量:1
《汉语学报》2014年第3期9-15,95,共7页邓天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语法‘普-方'比较研究"(编号:11JJD74001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专题讨论"越X,却越Y"句式。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讨论了这一句式:1.相对独立的"越X,却越Y";2.跟"但是"之类呼应使用的"越X,却越Y";3.关于"越X越Y_1,却越X越Y_2"。本文在结语中指出:"越X,却越Y"的使用,既要接受逻辑基础的管控,又要取...
关键词:越X 越Y  逻辑基础 语用价值 
邢福义先生写文章的追踪意识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4年第7期8-9,共2页邓天玉 
邢福义先生写文章,重语言事实,更重语言事实的追踪。本文以《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语言研究》2011年第1期)为例,来谈谈邢先生是如何追踪语言事实的。对于概数“来”字的研究,2010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
关键词:邢福义 追踪 文章 意识 语言事实 《光明日报》 2010年 语言研究 
邢福义教授的春夏秋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1期125-126,共2页邓天玉 
邢福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10多项,已发表文章474篇,出版著作50余部,其中个人专著21部。其个人专著《语法问题发掘集》《汉语语法学》《...
关键词:邢福义 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汉语复句研究》 语法问题 博士生导师 汉语语法学 语言学家 
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
《文学教育》2012年第2期4-10,共7页邓天玉 
邢先生是语言学家,他对语言学中的词、语句、复句、方言、通论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同时,他又把语言学同文化学、国学、计算机科学、传授学、学风建设和学术梯队培养等结合起来研究。因此,可以无愧的说,作为语言学家的邢先生已经走出了语言...
关键词:语言学家 邢福义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中心 重点研究基地 博士生导师 学术委员会 
一本值得推荐的语言学教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5期72-74,共3页邓天玉 
许多老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书面表达,常常质问自己,学生这种表达没有错,为什么就是不好呢?这语言表达的神奇规律是什么呢?
关键词:语言学 教材 学生作文 书面表达 语言表达 老师 
略探演讲高潮的制造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92-94,共3页邓天玉 
本文以教师的精彩演讲为例,阐释了演讲高潮的特点——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感情性、语言的精美性;探究了演讲高潮的制造方法——说理之后的观点聚焦、叙事之后的感情升华、走出低谷的人生顿悟。
关键词:演讲高潮 思想性 感情性 精美性 
《一句话》的背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年第11期84-84,共1页邓天玉 
关键词:《一句话》 闻一多 火山 中国 咱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