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榴

作品数:9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马氏文通》信息符号网络语言词语比较语言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汉字文化》《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辽宁方言词语例释》述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37-140,共4页陈榴 葛威 
王虎教授的《辽宁方言词语例释》一书于2019年9月出版面世,此书主要对辽宁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全书在研究方法、语料选择和研究态度上不乏值得称道之处。同时,在考释过程中做到了历时与共时的结合,对研究对象穷源竟委,并与普通话...
关键词:辽宁方言 词汇 古语词 
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研究的力作——读《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研究》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34-137,共4页陈榴 宋冠华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BYY015)
王虎的《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是一部研究唐代笔记小说词汇的力作(下面简称《研究》)。我们阅读过后,获益颇丰。书中有许多亮点引人注目,读之令人称快。
关键词:词汇研究 笔记小说 唐代 力作 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介宾结构“於(于)之”消失之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陈榴 
西周中期之后,古代文献语言中未出现介宾结构"於(于)之",这一现象迄未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读音切入,揭示了"於(于)之"消失的原因:由于"於(于)之"的发音与表示悲切哀痛的叹词"■""呜呼噫嘻"等相混,故最终遭到弃用。
关键词:古代汉语 於(于)之  呜呼噫嘻 
河洛方言的语言价值及其历史地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4,共4页陈榴 
河洛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的强势确立了河洛方言的雅言地位,并成为今天北方官话的源头。河洛方言表现出源发性、正统性和兼容性的特征,对今天汉语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河洛方言 雅言 正音 源发性 正统性 兼容性 
“道”字初义与老子哲学思想的渊源被引量:3
《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陈榴 
在现有的古文字文献中,周穆王时期铜器貉子卣中的"道"应为"道"字初文,其初义为"分娩",由此引申出"产道"、"导引"等义。结合"道"字初义,可以揭示其在《老子》中的应用与发挥,从而梳理出"道"字初义与老子哲学思想的渊源。"道"是老子思想...
关键词: 初义 老子 道学 
韩国汉字词语的语义变迁被引量:12
《汉字文化》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陈榴 
关键词:语义变迁 韩国语 词语 汉字 比较语言学 负迁移现象 对应性 对应关系 中国 
西学东渐与《马氏文通》被引量: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32-34,31,共4页陈榴 
近代的西学东渐不仅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带来了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而且直接影响了我国传统学科的改造与现代学科的建立。本文探讨了《马氏文通》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关系,认为西学东渐是汉语语法学建立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马氏文通 西学东渐 模仿 
论《马氏文通》的语料文本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83-85,共3页陈榴 
《马氏文通》的取例原则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其它,《文通》对语料的选择是该书的语法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与马建忠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及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韩文的推重,既是语法分析的需要,也是个人情感的诉求。因此,对《文...
关键词:《马氏文通》 文言语法 取例 韩文 
网络语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被引量:26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陈榴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 ,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新热点。这里论述了网络语言的性质 ,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词汇形式 ,总结了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网络语言 符号 简化 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