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守亭

作品数:24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库切小说《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焦虑意识安徒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学刊》《天中学刊》《黑河学刊》《学术探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库切小说中的疯癫叙事解读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4年第3期76-79,共4页黄晖 兰守亭 
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项目"库切小说诗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WW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项目"库切与后殖民流散文学"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JC752009
疯癫是库切小说中经常呈现的一个意象,是解读库切小说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库切小说的创作观念和思想主题,力求发掘出正统的主流叙事和宏大话语背后被忽略的暴力、沉默和疯癫的因素,从而在更为广阔的文化和...
关键词:库切 疯癫 主流叙事 宏大话语 边缘 
论库切小说中的救赎思想被引量: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4-38,共5页兰守亭 黄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WW010):库切诗学研究;南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10W019):库切小说研究
库切在多部小说中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救赎思想,这些救赎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生活因素。库切在小说中之所以表现救赎思想,意义就在于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救赎的方式来疗救过去因罪恶所带来的心灵创伤。
关键词:库切 救赎思想 创伤 
中西诗学中的想象观之探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62-66,共5页兰守亭 金学品 
将中西诗学中的想象观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诗学对想象的追求多是着眼于形式、技巧方面的内容,而西方诗学对想象的探讨更多的是专注于对人性的解放这一角度来进行的。中西诗学想象观的差异,也折射出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诗学 想象 差异 
《我的名字叫红》:文化融合的一种焦虑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兰守亭 杨中举 
本文探讨了帕慕克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所表达的焦虑意识,并认为这种焦虑源于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尖锐冲突。帕慕克描写谋杀案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揭示文化融合的艰难性,而这种艰难性的书写,也恰恰反映出了作者思想深处那种具有忧郁特征...
关键词:帕慕克 文化融合 焦虑意识 
论《福》中星期五失语的象征性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年第7期80-82,共3页兰守亭 
南通大学校级课题<西方文学象征叙事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3040618
星期五是库切小说《福》中的一个主人公,他失去了舌头,他的历史也随着他的舌头一同失去,因为真正的历史只来源于自己。本论文将星期五的经历和殖民地的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深入阐述了星期五失语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福》 失语 象征 
《包法利夫人》中马的象征解读被引量:2
《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兰守亭 
南通大学校级课题(03040618)
《包法利夫人》中马的意象具有深层含义,作者借用马这个意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传达了他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和评价。福楼拜采用这种象征手法,跟他倡导的"纯客观"艺术的审美理想是有关联的。
关键词: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马的象征 
论福楼拜的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体现被引量: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71-74,99,共5页兰守亭 张学娇 
运用人格模型理论对福楼拜的人格心理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福楼拜在神经质方面主要表现为烦躁、忧郁;在经验开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富于想像;在外倾性方面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孤独、生活单调。他这些方面的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
关键词:福楼拜 人格心理 《包法利夫人》 
梭罗“诗意的栖居”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179-181,共3页兰守亭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写出了一本在美国文学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名著《瓦尔登湖》。文章根据梭罗在这本书中流露出的思想,论证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这种栖居不单单是对自然的回归,更是他自由思想的...
关键词:梭罗 瓦尔登湖 诗意的栖居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被引量:6
《学术探索》2008年第1期111-113,共3页兰守亭 
司汤达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在法国王朝复辟时期不甘平庸,努力从社会底层向上流社会攀登。他向上爬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后幡然悔悟,拒绝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于连的人生道路,深刻地演绎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
关键词:《红与黑》 于连 否定之否定规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7年第12期94-97,共4页兰守亭 
一、多丽丝·莱辛坎坷的人生经历多丽丝·莱辛(1919-)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父母都是英国人,她一九一九年出生于伊朗。在莱辛五岁时,全家迁往非洲的罗德西亚,此后二十余年,家境一直比较贫困。她十四岁时因为眼睛的毛病辍学在家,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当代英国 《金色笔记》 萨拉 诺贝尔文学奖 一九 女性主义思想 女小说家 十九世纪 下地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