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作品数:60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伪满洲国文学伪满洲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语文学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东北文学”到“新东北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4期139-145,189,190,共9页刘晓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百年文学中的东北叙事研究”(21BZW039)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学术界新兴起的“新东北文学”,是继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文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描述东北地区文学现象的命名。考察“东北文学”“新东北文学/作家群”两个概念,兼及“东北文艺复兴”,区分作为概念的“东北文学”和作为名称的...
关键词:东北文学 新东北文学 名称 概念 东北文艺复兴 
复数“他者”:东亚殖民地“看”与“被看”的辩证——梅娘作品“他者”叙事的意义
《东疆学刊》2024年第1期10-17,131,共9页刘晓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百年文学中的东北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1BZW039。
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问题具有复杂性而且理论意义重大。通过对日本殖民东亚时期的作家梅娘作品中“他者”叙事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亚殖民地文学中“他者”叙事的理论意义在于打破了西欧殖民主义“西方与东方”“自我与他者”的二元结...
关键词:他者 东亚殖民主义 伪满洲国 梅娘 
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路径: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
《出版广角》2022年第14期48-52,共5页陈实 刘晓丽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C2022383)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时代,高质量出版以高品质作品为基础,以高品位阅读为驱动。在出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逐渐演变出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三种主要传播路径。以传统出版为主体的价值引领路径,有益于构筑文化认同与集体...
关键词:高品质作品 现象级传播 价值引领 融知发酵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文学被引量:4
《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第2期186-193,共8页刘晓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39)。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东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东亚文学 
伪满洲国语境中东亚连带的正题与反题被引量: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68-76,共9页刘晓丽 
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的满洲傀儡国,是其"东亚一体实验场",在此既可以发现日本构想"东亚一体"的霸权性格,又可以发现殖民霸权催生出的东亚连带真实情感。伪满洲国既是东亚连带的正题,又是东亚连带的反题。伪满洲国跨民族文学交流的实像,...
关键词:东亚殖民主义 东亚连带 伪满洲国 
东亚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9期131-140,共10页刘晓丽 
提出"东亚殖民主义"概念,考察世界近代以来纷繁勾连的殖民历史,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思考路径;辨析"东亚殖民主义"和"殖民主义""半殖民主义"的异同,以及"东亚殖民主义"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借此解释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文学现象;认为"...
关键词:东亚殖民主义 半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满洲文学”:谁的文学,何种文学,是否实存被引量: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165-173,223,共10页刘晓丽 
在东亚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考察“满洲文学”概念,会发现不同族群所指各异。在殖民统治者日本人眼中“满洲文学”的意义指向,摇摆于殖民地文学和“国策”文学之间,暴露出其殖民统治的狂妄与虚弱;殖民统治下的中国文人借“东北文学”“漠...
关键词:“满洲文学” 殖民文学 东北文学 朝鲜文学 
萧红作品与抗战文学被引量:5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刘晓丽 
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的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红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萧红 抗战文学 战争文学 
“玻璃缸里的鱼”与“飘落的杨絮”——殖民地的弱危美学
《学术月刊》2019年第3期123-130,共8页刘晓丽 
本文提出一个理论操作性概念——弱危美学(vulnerable-precarious aesthetics),因为其脆弱、易受攻击、易受伤害,培育出一种应对攻击和伤害的不断调试的本领;这种不确定、不稳定的存在具有消解、瓦解既有秩序的力量。透过弱危美学概念...
关键词:伪满洲国 弱危美学 杨絮 
东亚殖民主义理论及其细节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33-33,共1页刘晓丽 
主持人语:我们之所以提出"东亚殖民主义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人文学开始流行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该理论强大的解释力有覆盖所有殖民经验的趋势,而让学术界忽视它所遗漏遗留的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地。
关键词:殖民主义 殖民地文学 长篇小说 柄谷行人 抵抗文学 帝国主义 伪满洲国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