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勋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学生介入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黑龙江高教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被引量:4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51-52,共2页单立勋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成果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引起了不少问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更为突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增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采取多种手段,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育 独立学院 大学生 人文素质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红楼梦情结解析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68-70,共3页单立勋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
关键词:张爱玲 《红楼梦》 红楼梦情结 解析 
传统诵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恢复与介入被引量:4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142-143,共2页单立勋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一种传统读书法,是我们祖先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尝试恢复传统诵读法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因为通过诵读法的介入,不仅可以很好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能更有效...
关键词:诵读法 大学语文 恢复 介入 
《世说新语》叙事的留白艺术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18-19,共2页单立勋 
《世说新语》是非常优秀的文字艺术,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得到历代大家的高度赞赏。而《世说新语》“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品在叙事上的留白艺术。《世说新语》的留白艺术不仅...
关键词:《世说新语》 留白 想象空间 
新世纪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115-116,共2页单立勋 朱玉珠 
21世纪,高等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变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高校文科教育,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适应社会需求,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凝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文科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多样化 
浅谈《红楼梦》太虚幻境描写的象征意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73-74,共2页单立勋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描写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它包含了多重象征意义,本文尽可能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太虚幻境的描写既是中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梦境与仙境的结合,又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性世界,充满了极幻...
关键词:《红楼梦》 太虚幻境 象征意义 描写 中国文学 女性世界 研究者 仙境 
建立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113-114,共2页单立勋 
创新教育对人的发展意义极为重要 ,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必须相应地建立起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教学模式 ,对此 。
关键词: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思想 
原型意象与林黛玉的忧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单立勋 孙彦峰 
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 ,关于林黛玉的话题就没有中断过。欣赏者有之 ,贬抑者亦有之。然而痴爱也好 ,憎恶也好 ,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这一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因而对这个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试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深层挖掘林...
关键词:原型意象 林黛玉 东方女性 忧郁情结 
《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被引量:3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单立勋 
《红楼梦》手抄本名为《石头记》,而书中更有女蜗补天之石、通夏宝玉等和石、玉相关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也以“玉”命名,可见玉石在书中的地位,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作品中浓重的玉石崇拜心理,并挖掘其文化底蕴,以求更深屡次地...
关键词:《红楼梦》 玉石崇拜 文化心理 女娲补天 民族文化 象征意义 
从贾宝玉看清代士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裂变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单立勋 
在清代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士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形象 ,我们能够深刻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裂变。
关键词:贾宝玉 清代士人 价值观念 裂变 《红楼梦》 思想意识 文化心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