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藜

作品数:24被引量:14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新闻公共领域新闻客观性民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新闻与写作》《现代出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图像性汉字与中国文明史的空间动力学猜想--与媒介环境学派的“李约瑟问题”对话
《现代出版》2024年第12期17-29,共13页孙藜 罗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报与中国现代知识革命研究”(项目编号:24AXW003)。
“李约瑟问题”是关乎技术与东西方文明传统及现代转型的重要媒介学议题,媒介环境学派从文字入手以“模式识别”的想象力回应“李约瑟问题”,但其媒介观内蕴着文字对感知比率乃至社会组织的单向决定论,汉字文明史叙事很大程度上错失了...
关键词:汉字 图像性 李约瑟问题 媒介存在论 中国历史性 
“卧游”的消逝:城市新媒介与近代文人的“心眼”再造被引量:1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4期98-112,128,共16页孙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媒介视域下的晚清报纸与上海-江南现代城市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2JJD86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晚清文人以传统“卧游”话语迎接“影戏”的到来,但早期电影却以一种现代都市新视觉重组了“眼”与“心”的关系。从“电光活动”到机械复制,电影技术媒介以流动化、去“深度”的全景式观看,与城市马车以及先后而至的摄影、新式画报等...
关键词:卧游 早期电影 马车 城市文人 视觉转型 
数字平面中书写的“观看化”:“弹幕”媒介史之思被引量:5
《新闻记者》2022年第12期41-52,共12页孙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考古”(编号:20&ZD329)子课题“视觉考古”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播放软件与计算机硬件一同构成的深层网络支撑,“弹幕”的书写与观看在数字屏幕上呈现动态、实时、重叠化的互相嵌套,由此生成数字化书写中新型意义建构方式。“弹幕”的媒介史之思揭示了数字屏幕在平面谱系中特定的技术转换,促生...
关键词:弹幕 数字书写 平面 观看 间离 
现代“公众”的兴起:媒介与主体建构中的感官重塑被引量: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孙藜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介化实践——中国现代城市媒介史”(17JJD860002)。
数字媒介生态呼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对"公共领域"进行新的概念化。通过比较两项"公共领域"研究不同模式的深层差异,从媒介与主体关系的视角对现代"公众"兴起的历史分析进行重新解读。"理性批判性"模式下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侧重从抽...
关键词:公共领域 现代公众 感官 理性 主体建构 
“灵晕”即“启迪”:从原初性关系看媒介革命——本雅明媒介视域再阐释被引量:7
《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11期44-64,共21页孙藜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介化实践——中国现代城市媒介史”(17JJD860002)阶段性成果。
从讲故事到新闻信息,从绘画到摄影电影,从拱廊街到百货公司,在本雅明看来意味着整个人类感知与实践关系的革命性转变。其核心是蕴含着人与世界互惠关系的"灵晕"的消逝。依凭于神学传统下的模仿论语言观和历史哲学,本雅明的媒介视域寻视...
关键词:灵晕 技术 本雅明 媒介革命 原初性关系 
作为“图像”的现代报纸:新闻学基体的历史性转换
《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1年第7期5-15,共11页孙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媒介哲学: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理论与范式创新研究”(18JJD860001)阶段性成果。
从新闻学基体演化的角度重思19世纪中后期电子与印刷的遭逢与转化,可为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范式重构提供历史理解。“现代主体”与“世界图像”作为印刷现代性知识实践的“基体”,被电子媒介带入瞬时疾速和全球卷入的新型交往时空。至少...
关键词:现代主体 世界图像 现代报纸 电子媒介 新闻学范式 
真实性的媒介化生成:近代中国都市现代性中的图像实践——以报刊新闻摄影为中心被引量:10
《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67-176,共10页孙藜 
新闻摄影与绘画、报刊在近代中国都市中演化出复杂的叠加与重组关系。新闻真实性的媒介化生成,展示了不同媒介对人们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新组织。晚清画报上的新闻画带来了写真相较于写意在文化合法性等级序列中的抬头;新闻摄影延续了这...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 媒介实践 新闻摄影 画报 近代中国都市 
再造“中心”:电报网络与晚清政治的空间重构被引量:13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12期37-61,126-127,共25页孙藜 
晚清电报进入、网络铺展及其嵌入政治传播的过程表明,新媒介与权力中心的再造,同时也是电报网络对驿传等旧媒介所建构、维系的空间与社会联系之网的重构。电报官方控制的体制促成了统治者军事政治信息传播的强化,但也引发了晚清在全球...
关键词:电报网络 再造中心 晚清政治 空间重构 
“镶嵌画”:发掘报纸的另一种想象——从麦克卢汉对报纸头版的分析说起被引量:1
《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9期61-65,共5页孙藜 
面对各种媒介的融合,为了更好地激发新活力,我们需要检视和反思对"报"的理解。为了获取对报纸的另一种想象,用"电报式报纸"做向导,基于互联网语境对麦克卢汉"电报式报纸"概念做了重新发掘,并从媒介形式出发对报业史做了简要的批评性回...
关键词:镶嵌画/马赛克 媒介形式 电报式报纸 媒介杂交 
重塑“基点”:作为开放传播想象触媒的“后现代”——兼及传播研究需要何种批判被引量:2
《新闻记者》2015年第7期56-62,共7页孙藜 
本文认为,追求"彻底的多元性"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对当下中国大陆传播研究反思性重建具有刺激和激发效果。这在研究出发点上体现为:承认多样性视角与路径的共在,有利于健全"批判"视野的养成,并力戒对某种唯一和本质的"真理"观的无意识复制...
关键词:传播想象 后现代 彻底的多元性 地方性知识 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