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作品数:22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寿词乌台诗案艺术再现魏了翁拟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红楼梦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苏轼《策别》的教化理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10,15,共5页张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苏轼的教育思想及人格养成研究"(项目批准号:10XJAZH005)的成果之一
社会教化是苏轼《策别》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从教化的主要目的、核心内容、实施手段、实效考核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设想。它们既是苏轼政治思想的反映,又是他所期待的政教结合的教化理想的集中体现。与先秦儒家教化注重个体道德...
关键词:苏轼 《策别》 教化理想 政教结合 
“敦教化”必先“课百官”——苏轼教化思想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7-20,26,共5页张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苏轼的教育思想及人格养成研究"(项目批准号:10XJAZH005)的成果之一
加强民众教化、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是从古至今统治者及文人学士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苏轼在《策别》中,不仅反复论说社会教化是固本安民的重要国策,提出使民"安于为善"的教化目标,还明确指出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化效果,必须首先"课百官",...
关键词:苏轼 《策别》 课百官 社会教化 
大爱永存与灾难永志——论地震诗潮中传统诗词灾难书写的美刺精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81-84,89,共5页张帆 
西华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论文;项目编号:XZDO905-9-0
中国古典诗歌历来注重"美刺"的教化功能,但对于重大的自然灾难却鲜有表现。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在两年内相继发生,诗歌的抒情主体倏忽回归到时代的"大我",改变了长期以来陷于"小我"圈子里自娱自乐的状况,不少诗人还借用旧体诗词寄情抒...
关键词:地震诗词 美刺精神 人文关怀 悲悯情怀 理性洞彻 
胸次宽者平台大 取材广者命意新——论周啸天诗词理论与实践
《巴蜀史志》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张帆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传统诗词创作呈边缘化生存状态。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诗词创作渐有复苏之势。据2001年中华诗词学会的统计.全国城乡自发成立的诗词学会、诗社超过五万,这个数字相...
关键词:诗词创作 理论与实践 周啸天 命意 取材 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 2001年 
屈原《九歌》“和谐”三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张帆 
本文从屈原《九歌》的创作动机、情感基调、抒情方式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先秦文、史、哲各个领域的和谐理念及屈原政治理想、哲学观念、人格精神、艺术追求、人性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耿介只是屈原性格的一个方面,期盼天人和谐、人神...
关键词:屈原 《九歌》 和谐 
问询生命的不同反思--论《红楼梦》《浮士德》生命价值的异质观被引量:3
《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3期134-146,共13页张帆 向兰 
本文以西方文学中歌德探索生命价值的力作《浮士德》与《红楼梦》对照,指出《红楼梦》的深刻也在于作者站在体悟生命和哲理的高度叩问生命的价值,其内涵比歌德的《浮士德》又别有深意。而导致这种生命之思"同中有异"的根本原因,除作者...
关键词:《红楼梦》 《浮士德》 生命反思 传统文明异质性 
原生态女性与社会女性主义的两难抉择——论澳大利亚诗人的女性形象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1期139-141,共3页向兰 张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W07211062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研究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澳大利亚女诗人格温·哈伍德的诗歌《紫罗兰》与《颁奖》里个性截然相反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解读,以期勾勒出一幅颇具特色的女性画像,探究诗人关于女性本色以及个性解放的思索。
关键词: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意识 
魏了翁寿词创作考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01-104,共4页张帆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魏了翁寿词>(项目编号:w07207019)阶段性成果
魏了翁寿词创作之多,堪称中国词人之首。对此,前人颇有微词。魏了翁寿词创作的源头与中国浓厚的礼仪文化积淀、宋代理学思想的兴起以及先秦儒家就倡导的"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息息相关,而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正是我们解读魏了翁寿词必...
关键词:魏了翁 寿词 考源 
和而不流的人格风范与艺术再现——魏了翁寿词述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张帆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魏了翁寿词"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07207019)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
关键词:魏了翁 寿词 和而不流 人格风范 艺术再现 
论寿祝文学“和”的内核
《学术论坛》2009年第3期150-154,共5页张帆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魏了翁寿词”延伸性成果(w07207019)
寿祝文学(寿诗寿词),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尤其南宋寿词创作之多,更是被前人质疑。但我们将它还原到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中,会发现它始自原始的祭祀礼仪文化、发展于儒家倡导的中庸和谐的主流思潮,鼎盛于南宋新理学的勃然兴起。...
关键词:寿祝文学 寿词 和谐 艺术再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