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燕

作品数:2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侗族大歌贵州花灯戏花灯戏音乐剧歌师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品牌研究》《黄河.黄土.黄种人》《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侗族大歌的教育品质与教材属性研究
《艺术评鉴》2022年第11期1-4,18,共5页扶燕 
2019年贵阳市科技局—扶燕GYO-KYZ项目成果,贵阳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成果。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人民的“活教材”,教育品质上具有“以歌传史”“以歌易俗”“以歌养心”的特征。教材属性上具有类型丰富、体量庞大,融思想性、知识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特点。
关键词:侗族大歌 教育品质 教材属性 
侗族大歌的功能研究被引量:3
《艺术评鉴》2022年第10期5-10,共6页扶燕 
2019年贵阳市科技局-扶燕GYO-KYZ项目成果,贵阳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成果。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人民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审美功能、教化功能、认识功能。本文就侗族大歌的这三种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侗族大歌 功能 研究 
侗族大歌民间传承的师徒模式研究被引量:2
《艺术评鉴》2021年第18期4-7,共4页扶燕 
2019年贵阳学院培育项目《侗族大歌的传承结构与流变》项目成果。
侗族大歌民间传承的主体为歌师和歌手。歌师主导下的师徒传承模式,在传承活动中具有体现母语特色、突出“口传心授”、强调师徒合作、注重文化传承、彰显文化体悟五个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侗族大歌 民间传承 师徒模式 
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看侗族大歌的传承
《大观(论坛)》2021年第8期31-32,共2页扶燕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其依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宜居的自然环境是侗族大歌传承的物质基础,强调协作、尊崇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是其传承的文化基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侗族大歌产生学校教育传承的新途径。文章研究...
关键词:侗族大歌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乐队配器在花灯戏音乐风格构建中的作用——以贵州花灯戏《红梅赞》为例
《四川戏剧》2021年第3期152-154,共3页扶燕 龙国洪 
2020年度贵阳学院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Y-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乐队配器对花灯戏音乐风格有着重要影响。花灯戏《红梅赞》的乐队配器在托腔保调、参与人物音乐形象塑造、推进戏剧矛盾发展、保持剧种特色、转化与延展风格五个方面凸显着贵州花灯戏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戏曲音乐 花灯戏 音乐风格 乐队配器 
侗族大歌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年第5期7-9,共3页扶燕 
贵阳学院学科建设项目“乐队配器在贵州花灯戏音乐风格构建中的作用——以花灯戏《红梅赞》为例”(编号:YY—2020)赞助。
一、侗族大歌的哲学基础(一)传承古老智慧侗族大歌是凝结侗族人民智慧的"活文本"。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歌替书",用歌声传承历史,传播智慧。侗族大歌作为中国多声部民歌的代表,反映着侗族人民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审美追求。
关键词:侗族大歌 侗族人民 传承历史 以歌替书 审美追求 哲学思想 智慧 
新编贵州花灯戏创腔研究
《中国戏剧》2020年第10期86-87,共2页龙国洪 扶燕 
贵州花灯戏是流布于贵州多个地区的一种载歌载舞的地方戏曲,其源于花灯歌舞,而花灯歌舞则源于节令娱乐性玩灯和民俗祈愿性玩灯活动。贵州花灯唱腔类型多样、数目众多。在此前,民间和部分研究者对贵州花灯原始唱腔的分类很多:根据伴奏方...
关键词:结构形态 花灯 板腔 灯调 丝弦 流布 唱腔 娱乐性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79-82,共4页扶燕 
2016年度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侗族大歌校园传承研究——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项目编号:16DC07)。
侗族大歌的传承以人为传承主体,各个主体相互联系,共同连结成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该传承结构由传歌者(即传承结构的核心部分)、习歌者和乐歌者(即传承结构的中坚部分)及研究者与管理者(即传承结构的平衡部分)这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具有...
关键词:侗族大歌 传承 结构 
铮铮忠骨魂,芬芳梅花韵--花灯戏《红梅赞》·江姐形象謭析
《艺术评鉴》2020年第10期1-2,共2页扶燕 龙国洪 
2019年度贵阳市科学技术局-贵阳学院科技专项资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GYU-KYZ(2019~2020)。
江姐题材的文艺创作一直是文艺创作领域的关注点,产生众多优秀艺术作品,尤以江姐题材的剧目为最。贵州花灯戏《红梅赞》是2019年上演的优秀剧目,本文将对《红梅赞》·江姐的形象塑造展开论述。
关键词:江姐 《红梅赞》江姐形象 
唱诵历史·传承文化·连接未来的文化行者——基于《亚鲁王》领诵者苗族歌师杨松的个案分析
《艺术评鉴》2019年第22期1-2,共2页扶燕 
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成果;2019年贵阳市科学技术局贵阳学院科技专项资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流传于麻山地区的苗族唱诵史诗《亚鲁王》是一部“活态人民口头创作”,叙述了苗族数千年的历史。东郎(苗族歌师)作为麻山地区死亡仪式的主持者及《亚鲁王》的领诵者,承担着传承民族历史及教育后人之责。本文以东郎(苗族歌师)杨松为个案...
关键词:《亚鲁王》 杨松 传承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