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娟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越调通俗文学研究中国戏剧超我本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遗产》《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文文学》《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河南豫剧科班研究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22-127,共6页杨正娟 
民国时期,随着豫剧演出在河南境内的繁荣,培养演出人才的科班在省内各地出现并迅速发展。与个体授艺相比,科班传承在组织形式、授课内容、舞台实践等方面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科班传承改变了此前豫剧技艺传承的零散方式,有助于学生的...
关键词:民国 河南豫剧 科班 
澳大利亚中国通俗文学研究述评
《华文文学》2016年第3期73-81,共9页杨正娟 
澳大利亚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是英语世界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学者,他们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都有自身特色。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在不同文化语境和背景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被解读和阐释的...
关键词:澳大利亚 中国通俗文学研究 对象 方法 
元杂剧中赋体的运用——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3-58,95,共6页杨正娟 
元杂剧的曲文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等方面大量借鉴了抒情小赋的艺术形式;其戏剧结构、讲唱对话等则受到了俗赋的影响。同时,赋与戏剧所具有的诗性特征和共同的表达方式,又带有文化基因上的传承性和共通性。《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
关键词:《元刊杂剧三十种》 赋体 抒情小赋 俗赋 
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多元化研究——赵晓寰教授专访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杨正娟 赵晓寰 
跨学科、多元化思考是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的重要路径。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的理论研究、古典小说与文学传统之关系、中日戏剧比较等问题上,受访者赵晓寰教授的观点是:参照普洛普形态学理论,中国古典志怪小说与戏剧可进行叙事特征与...
关键词:赵晓寰 普洛普形态学 叙事特征 志怪小说 中国戏剧 
对中国古典戏剧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悉尼大学赵晓寰教授访谈
《文化遗产》2015年第5期64-72,共9页杨正娟 
2014年笔者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研究时受教于悉尼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赵晓寰教授,期间进行了数次访谈。本文的对话部分即在访谈录音及多次邮件往来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赵教授有着良好的语言学和中外文学背景,除了用结构主义等方法对中...
关键词:赵晓寰 中国戏剧 普洛普形态学 起源 连续体 仪式剧 神庙剧/场 
解决通俗文学研究失衡问题——以《文学评论》为考察对象
《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138-141,共4页杨正娟 
根据笔者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文学评论》的通俗文学论文刊发量为92篇,与1959年到1999年的120多篇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了通俗文学研究地位的提升。另外从比例上来看,名著研究的论文为14篇,所占比例大致在15%左右,与上世...
关键词:《文学评论》 小说史 晚清小说 元杂剧 研究格局 近代小说 古代文学研究 张大新 自叙传 汤沈之争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越调《盛世君臣》观后感
《东方艺术》2012年第S1期111-113,共3页杨正娟 
越调《盛世君臣》是河南省越调剧团于今年5月新排的一部历史大戏,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了文华导演奖、舞台美术奖、音乐创作奖和文华表演奖等多个奖项,是继《老子》成功后的又一重要作品。该剧无论在思想性、文学性还是在艺...
关键词:李世民 魏征 越调 君臣 主题思想 玄武门之变 戏剧冲突 表演 历史真实 舞台美术 
从本我的释放到向超我的皈依——简论《倩女离魂》中倩女形象的悲剧属性被引量:2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9-84,共6页杨正娟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倩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扭曲分裂。...
关键词:《倩女离魂》 倩女 本我释放 超我皈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