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棠华

作品数:12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古代文学主题人性元杂剧意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作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亚文化交流视域下古代朝鲜诗家明诗复古批评
《文艺争鸣》2024年第2期192-197,共6页袁棠华 李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学在古代朝鲜半岛的流播之文献整理研究”(批准号:18AWW004);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东亚走廊视域下明清吉林纪行文学研究”(批准号:2022B185)的阶段性成果。
明代是古代中朝两国友好交往的高峰时期,明诗在中、朝诗歌发展史及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明诗借由书籍传播、政府赠书等多种路径传入朝鲜(1)后,对朝鲜朝诗坛影响很大,朝鲜诗家在接受与学习明诗时,结合本国诗坛发展实际及其诗学理...
关键词:诗歌发展史 朝鲜诗家 明诗 诗学理念 文化交流史 东亚文化 复古 友好交往 
崔致远诗歌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52-59,142,共9页袁棠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AWW004);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190677SK);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8YLFCB12)。
崔致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诗文作品在中朝文学史上也极有价值。他在唐朝生活了16年,创作了大量含有中国元素的汉诗,具体表现在,其诗歌中含有大量中国人名、地名、景物、风俗、古人故事等元素,通过其诗歌中的中国元素,可了...
关键词:崔致远 诗歌 中国元素 
朝鲜朝文人徐居正的艺术风格论——兼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东疆学刊》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袁棠华 孙娜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8YLFCB12;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明诗在古代朝鲜半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0677SK
徐居正在继承前人诗论的基础上,结合朝鲜朝实际,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艺术风格论,主要论述了“自然”“平淡”“清新”“奇”“气象”等理论。“自然”是徐居正的风格美学,包含诗歌产生的“自然”状态、文风与人的禀赋呈现出的自然风格、...
关键词:朝鲜朝 徐居正 艺术风格 自然 平淡 
从《皇华集》看中朝使臣对箕子形象的认知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59-67,共9页孟庆茹 袁棠华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明诗在古代朝鲜半岛的影响研究"(JJKH20190677SK)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皇华集》是记载明朝诏使与朝鲜远接使诗赋唱和的书籍,由李朝政府精心编印而成。书中有关箕子的作品有100余首。中朝使臣通过文学交流,对箕子形象加以认知和描绘:箕子是个具有忠和仁等美好品格的德行高尚的贤人,是朝鲜文明教化的先师,...
关键词:《皇华集》 箕子 高德贤人 教化先师 认知 
文化学视域下解析中学古诗歌文本教学方法刍议被引量:1
《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31期158-158,160,共2页袁棠华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名句警言也早已家喻户晓,学生也熟记心中,但对诗歌文本理解是否准确,能否准确地掌握诗歌的内涵、主旨、意境,是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诗歌的用词、用典及诗歌的...
关键词:文化学 典故 史实 教学方法 
准确解析《语文新课标》中古典诗歌的“意境”被引量:1
《现代交际》2014年第10期129-129,共1页袁棠华 
吉林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整体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GH12059)阶段成果之一
意境是诗歌寄意、抒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学教师在解析中国古典诗歌时,要注意中国诗人久有注重诗歌"意境"的传统,注意用诗歌的主、客观统一之法解读诗歌的"意境"。
关键词:意境 主客观 赋比兴 
“东北二人转”对古代文学的传承与重构被引量:1
《现代交际》2013年第7期63-63,62,共2页袁棠华 
吉林省社科院2013年立项课题(编号为省院1314)"东北二人转"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承与重构研究的成果之一
二人转与古代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题材十分丰富。但二人转又是一种舞台艺术,因此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改造和加工,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创新化、情节的片段化、内容...
关键词:二人转 古代文学 传承与重构 
巾帼英雄爱国主义的再次高扬——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对小说《杨家府演义》主题的传播与接受
《电影文学》2012年第18期66-67,共2页袁棠华 
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是一部宣扬杨家将爱国主义的作品。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在接受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时,重新设置了杨门女将出征的时间、背景、人物及矛盾冲突,更好地传播了阳刚之气与侠骨柔情兼具的巾帼英雄的爱国主义,...
关键词:巾帼英雄 爱国主义 传播与接受 
扈从东巡录 多彩记民俗——谈《扈从东巡日录》中的清代吉林民俗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6期109-110,共2页袁棠华 
北华大学重大教研课题"将吉林文化引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吉林省;市社科联"<扈从东巡日录>与吉林民俗研究"的成果之一
《扈从东巡日录》是高士奇随康熙帝东巡时所作的记录,书中记载了富有吉林特色的生活民俗:采集、渔猎生产民俗;骑射民俗;祭祀民俗。这些珍贵的记载为今天吉林文化的开发提供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东巡 民俗 骑射 祭祀 
论《史记》中的畸形人性
《作家》2011年第16期120-121,共2页袁棠华 
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出多种类型的人性。在畸形人性中有变态的人性、失真的人性、失落的人性,涉及到许多具体人物,揭示出他们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司马迁在刻画这些畸形形象时,从社会背景方面指出造成人性异化和损伤的原因。
关键词:《史记》 人性 失真 失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