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冬阳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柏拉图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荷尔德林诗与哲学之争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哲学》《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图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凡事开端最重要”——柏拉图《泰阿泰德》“序幕”中的基要问题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贾冬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希腊思想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研究"(13CZX046)
柏拉图《泰阿泰德》的显白议题是"什么是知识?",这似乎意味着,苏格拉底和泰阿泰德试图探究"知识的本性",即所谓的"知识论"问题。但柏拉图的"笔法"表明,苏格拉底并没让"哲学"和"泰阿泰德"仅仅停留在试图发现"知识"是"什么",而是引导泰阿...
关键词:苏格拉底 柏拉图 泰阿泰德 麦加拉学派 知识 
城邦中的三种爱智生活——苏格拉底的“临界之思”初探被引量:3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0-17,共8页贾冬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ZX046);海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ZXBJH-XK027)
希腊城邦的"爱智之人"不只一类,有耽于纯粹静观探究自然的"自然学家",有意欲改变世界移风易俗的"智术之师",当然还有"知-无知"的苏格拉底式的"临界哲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所展现的哲人身姿让世人看到,城邦中的三种爱智生活其实是...
关键词:苏格拉底 柏拉图 阿里斯托芬 泰阿泰德 智术师 
海德格尔探问“诗的本质”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15年第2期67-73,共7页贾冬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希腊思想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研究"(13CZX046)阶段性成果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
关键词: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哲人、洞穴与“灵魂立法”——柏拉图“洞穴比喻”的临界启示被引量: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4-13,共10页贾冬阳 
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古希腊柏拉图哲学研究"(qnjj1050)
《理想国》的读者多将目光盯在苏格拉底谈论"政制"的部分,却忘记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提醒人们,谈论城邦政制不是《理想国》的根本目的,考察城邦归根结底是为了考察"个人灵魂中的正义",即究竟该如何生活。论题以"洞穴比喻"为切入点,通过分...
关键词:苏格拉底 柏拉图 洞穴比喻 辩证法 《理想国》 
“通识”与“启蒙”——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反观中国通识教育改革
《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2期95-100,共6页贾冬阳 
在教育大众化、民主化时代,通识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如何在大学中构建一个"真正的教育一文明基础",让这个民族的优秀青年们不至于被教育与学术的技术化分工与实利性诉求搞得六神无主,陷入"要么沉默绝望,要么激进好斗"(沃格林语)的异化状态。
关键词: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 阿里斯托芬 “启蒙” 《云》 中国 反观 喜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