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东伟

作品数:14被引量:4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图书馆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文献管理知识管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图书馆》《中国包装工业》《高校图书馆工作》《图书与情报》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图书馆动态馆藏的知识迁移研究被引量:1
《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第5期15-18,共4页黄湘林 邹东伟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馆藏资源动态配置过程的知识发现和知识迁移研究"(项目编号:10C0644)研究成果之一
通过对读者阅读认知的研究,认为动态馆藏为读者和资源搭起便利之桥。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出发,探讨动态馆藏的构建模式、馆藏内容以及服务方式,认为动态馆藏是读者与馆藏互动产物。利用知识的网格式关联方式,将动态馆藏纳入知识管理的流程...
关键词:知识迁移 动态馆藏 阅读认知 知识关联 馆藏重构 
动态馆藏的书标格式定制探讨被引量:5
《图书馆论坛》2011年第1期158-160,共3页黄湘林 邹东伟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馆藏资源动态配置过程的知识发现和知识迁移研究"(项目编号:10C0644)的成果之一
阐述为充分发挥书标在图书馆的导向功能和排序功能,利用动态馆藏的特点,将书标扩充为内书标和外书标模式,对多种格式并存的书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内外书标的应用以及与RFID相结合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书标格式 动态馆藏 借阅管理 邮件合并 
图书馆异构数据的XML整合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邹东伟 黄湘林 
XML作为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其自描述性使得XML本身非常适用于异构数据间的数据交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各种异构数据源问题,对其进行了整合分析,从图书馆异构数据的表现形式和整合要求出发,应用XML为中介技术对实现异构数据...
关键词:异构数据 数据整合 XML 图书馆数据 
基于读者需求的馆藏智能监控被引量:2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邹东伟 黄湘林 
从分析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出发,正确应对读者需求的变化,改进传统服务模式,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运用新技术对馆藏进行智能监控,优化馆藏,使馆藏资源配置合理,读者需求得以实现。
关键词:读者需求 馆藏管理 智能监控 
基于数据传输转换技术构建图书加工全流程外包新模式
《图书馆》2007年第3期90-92,共3页邹东伟 于柳 倪琪 黄湘林 
图书馆加工全流程外包是否成功实现,关键是技术和质量的问题。本文基于数据传输转换技术方面探讨了ILAS数据与ACCESS数据库静态处理的一些方法,对馆藏数据输出、采访数据处理、编目数据转换、馆藏数据入库作出了解剖性的分析。
关键词:图书加工 ILAS ACCESS 数据转换 
高校扩建合并后图书文献资源的整合被引量:1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23-124,共2页倪琪 邹东伟 
湖南工业大学高教所课题(06D11)
高校扩建合并后图书馆合并和图书文献整合势在必行,分析了新老校区图书馆图书文献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完善图书文献资源整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合并 图书文献资源 整合 
TRS信息管理技术与期刊资源导航整合的实现被引量:1
《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4期69-72,共4页熊拥军 邹东伟 黄湘林 
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馆藏期刊以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源分散在异构的信息系统中,不利于读者的信息检索与获取。文章系统描述了采用TRS信息管理技术以及DC元数据方案,设计并实现跨库期刊文献资源的统一检索与分类导航系统,从而提高了读...
关键词:TRS 期刊 导航系统 DC元数据 资源整合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被引量:9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刘宇 邹东伟 熊拥军 
探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数据库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发布、资源整合、统一身份认证和个性化服务中的关键技术及实践经验。参考文献9。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整合 
藏书管理模式的PDCA分析被引量:6
《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邹东伟 黄湘林 
结合图书馆藏书管理发展过程,用PDCA循环的概念推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藏书管理模式的变化,提出依托新技术的支持,以藏书利用为中心,采取多分馆多馆藏地的方法,构建“以人为本”的共享馆藏统一管理模式,实现读者需求与馆藏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藏书管理 PDCA模式 资源共享 
包装学科分类体系探析
《中国包装工业》2003年第8期10-12,共3页邹东伟 黄湘林 
包装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现今的分类体系对包装学科的内部结构揭示不够充分。确定包装学科在分类体系中的地位,不仅是包装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包装学科分类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包装学科 分类体系 缓冲理论 精度控制 视觉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