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鼎

作品数:12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饕餮纹青铜器纹饰研究新石器时代西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考古》《广西民族研究》《史学月刊》《装饰》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扉牙演变研究
《中原文物》2024年第6期79-91,共13页崔诗嘉 韩鼎 
202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4HNKGKY12);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ZZJH-189)阶段性成果。
扉牙起源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牙璧之上,初始形态为一个单齿凸起,至山东龙山文化出现了“介”字形(■或■)扉牙。龙山时代,扉牙扩展至其他玉器之上,按其功能和用途,所饰对象包括兵器、礼器和装饰品三类。二里头文化时期,扉牙所饰器型有所...
关键词:扉牙 演变 牙璋 牙璧 
早期“人蛇”主题研究被引量:14
《考古》2017年第3期82-93,共12页韩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与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编号13&ZD10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饕餮纹研究"(编号2017-ZZJH-058)的中期研究成果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考古材料中见到的"人蛇"主题大致包括"神人操蛇"和"半人半蛇"两种类型,可能主要反映了古代祭祀等活动中巫觋操蛇作法的情形,表达巫觋借助蛇的能力来沟通神灵、祖先的意义。其中"半人半蛇"类型又可分为"人首蛇身"和...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人蛇主题 神人操蛇 半人半蛇 巫觋 
《考古图》《重修宣和博古图》的青铜器纹饰研究被引量:3
《艺术探索》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韩鼎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饕餮纹研究"(2017-ZZJH-058)
《考古图》和《重修宣和博古图》奠定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基础,开创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在纹饰定名、按纹饰对青铜器命名及分类、纹饰意义分析、依据纹饰断代、创立"标准器断代法"雏形、探索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探索纹饰的组合...
关键词:《考古图》 《重修宣和博古图》 青铜器纹饰 
被缚的仙女——原始文学中所见父系氏族早期婚姻形态
《科教导刊》2015年第10X期152-153,共2页韩鼎 
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学中,有不少反映母系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婚姻形态的故事。如德昂族《腰箍的传说》反映了不稳定的从夫居状态;景颇族《结婚歌》反映了从"男嫁女"到"女嫁男"婚姻模式的变化,这些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父权制与母权制之间...
关键词:原始文学 婚姻形态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大禾人面方鼎纹饰研究被引量:5
《中原文物》2015年第2期57-61,67,共6页韩鼎 
大禾人面方鼎的纹饰可分解为"几"字形角、浮雕人面、鸟爪状双臂三个方面,通过与相关商周人像的对比分析,可确定"几"字形角是商代巫师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常安插于面具之上,浮雕的人面正是头戴面具的象征,而鸟爪状双臂则与巫师操鸟作法相...
关键词:人面方鼎 巫师 “几”字形角 鸟爪状双臂 
云南少数民族的沐浴文化
《装饰》2013年第11期38-43,共6页韩鼎 张靓 
各族人民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水资源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沐浴文化。沐浴贯穿了云南少数民族从出生、婚恋、求子到丧葬的各个人生礼俗之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有重要意义。云南诸多民族都有"洗澡节",它是集宗教信仰、传统习...
关键词:沐浴 人生礼俗 洗澡节 
“纪念孙作云教授百年诞辰暨古代中国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要
《史学月刊》2013年第3期135-136,共2页韩鼎 
2012年11月12~13日,适逢孙作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月刊》编辑部承办的“纪念孙作云教授百年诞辰暨古代中国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美...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 百年诞辰 古代 教授 纪念 诞辰一百周年 
孙作云:多领域的学术大师
《史学月刊》201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韩鼎 
孙作云(1912—1978),字龙举,号雨庵,辽宁省复县人。著名历史学家、诗经学家、楚辞学家、神话学家、民俗学家,我国美术考古学奠基人。孙作云1931年考入复旦大学文学系。九一八事变后,曾参加大学生义勇军。1932年考人清华大学中国...
关键词:学术大师 中国文学 清华大学 美术考古学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历史学家 民俗学家 
对《吕氏春秋》所载青铜器纹饰名称的几点看法被引量:7
《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3期42-45,共4页韩鼎 
江苏省2010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商代青铜器纹饰渊源;演变及综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10B-010R
《吕氏春秋》中有五处记载了青铜器纹饰名称,分别是:饕餮、象、倕、窃曲、鼠,一般认为它们应曾存在于商周青铜器上。但通过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可以发现,至今无法确定其中任何一种切实地存在于可见的青铜器上。一、《吕氏春秋》记载纹饰...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名称 饕餮纹 窃曲纹 
饕餮纹多变性研究被引量:9
《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53-60,共8页韩鼎 
江苏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商代青铜器纹饰渊源;演变及综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10B-010R
饕餮纹多变性的根源在于组成它的各器官的多变性。饕餮纹各器官的变形模式可总结为:不同形象同类器官间的置换,器官数量、位置、性质的变化,器官独立成纹以及器官"兽化"。这些变化模式突出表现了饕餮纹各器官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究其实质...
关键词:饕餮纹 变形模式 青铜器 纹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