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常建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导演戏曲艺术构思九经京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戏曲研究》《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戏曲表演教学中的“口传心授”法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22年第4期13-23,共11页冉常建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8ZD04)的阶段性成果。
“口传心授”是中国古典艺术长期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技能、法则、诀窍、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达到运化自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口传心授”内涵丰富深邃,运用变化多端,讲求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中探寻艺...
关键词:戏曲表演 口传心授 教学法 内涵特征 
当代戏曲导演对演出样式的创造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5年第2期102-106,共5页冉常建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戏曲导演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演出样式是戏剧演出的总体叙述方式和舞台形象的整体构成形态,它包括文学、音乐、舞美、表演等诸种戏剧元素在演出中的综合运用方法和形式。戏曲演出样式的形成是戏曲导演艺术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演出样式是包含叙述样式、舞美样式、...
关键词:戏曲导演 当代戏曲 演出样式 
戏曲艺术领域的学者型导演——黄在敏先生的学术研究
《戏曲研究》2012年第2期385-396,共12页冉常建 高明 
黄在敏(1943-),天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戏曲研究院,同年分配至中国戏曲研究院舞台艺术研究室工作。
关键词:戏曲导演 学者型 中国戏曲研究院 天津人 师李 麒派 艺术构思 拜月记 中国艺术研究院 周信芳 
京剧《建安轶事》导演阐述
《戏曲艺术》2011年第4期67-71,共5页冉常建 
京剧《建安轶事》从人性化的角度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蔡文姬回归中原之后的婚姻生活和心路历程。蔡文姬贯串行动的深刻动机,就是在风雪坎坷的人生中安放自己的灵魂!在本剧所体现的魏晋风度和建安风骨中,不仅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长嘶,...
关键词:蔡文姬 风雪人生 表意主义戏剧 
论戏曲变形传神的创作方法
《戏曲艺术》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冉常建 
变形传神是中国戏曲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方法。中国戏曲变形传神的创作方法是通过离形得似和炼形完神这两个步骤来实现的。变形传神不仅体现了戏曲艺术对神似的追求,而且体现了对形式感的高度重视。在变形传神的创作方法的指导下,戏曲创...
关键词:变形传神 离形得似 练形完神 中国 戏曲艺术 
京剧《樱桃园》导演阐述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08年第3期79-83,共5页冉常建 
《樱桃园》是一部关于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典作品,它深刻地揭示了旧的生活必将消亡,新的生活必将来临的内在规律。在忠实于原著思想本质的基础上,京剧《樱桃园》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的特长,探索表意性的演出样式,创作出具有漫画色...
关键词:京剧 樱桃园 表意性 
论京剧的中和美学精神
《戏曲研究》2007年第3期27-39,共13页冉常建 
中和美学是京剧表现生活和创造艺术形象的基本精神。"中和"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文化概念,也是美学概念。"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中"指异质因素的融合达到最佳限度。"中"与"和"联用。
关键词:美学精神 虚拟动作 舞台动作 艺术形象 时迁偷鸡 舞台形象 徐九经升官记 不似之似 似与不似之间  
表意主义戏剧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07年第2期77-84,共8页冉常建 
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教委的科研项目<戏曲导演美学>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演剧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戏曲是表意主义戏剧的论点。表意主义戏剧是指遵循戏剧假定性和写意美学的原则,以变形传神的创作手法和意象性、虚拟性、歌舞性、规范性的表意性形式,创造诗意化艺术形象的戏剧艺术。
关键词:表意主义戏剧 戏剧假定性 写意美学 变形传神 表意性形式 
戏剧假定性——戏曲演剧方法的哲学基础被引量:3
《戏曲艺术》2005年第4期46-52,共7页冉常建 
戏剧假定性是戏曲演剧方法的哲学基础。戏剧假定性涉及戏曲艺术的本原与本质问题,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戏剧环境的幻觉与非幻觉的关系问题,人物意象的本质特征问题,演员情感的性质问题,舞台动作的属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戏剧假...
关键词:戏剧假定性 艺术真实 艺术情感 艺术形式 
意象化类型人物——古典戏曲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被引量:4
《戏曲艺术》2005年第2期40-44,共5页冉常建 
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戏曲导演美学>(SM2 0 0 5 10 0 490 2 )的阶段性成果
古典戏曲的人物形象是意象化类型人物。意象化类型人物是戏曲演员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是道德特征和性格特征单一的人物形象。这种单向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出独特的道德理想之美、性格鲜明之美和变形传神之美。通过对立意、心象、意象的分析。
关键词:古典戏曲 人物形象 艺术特征 意象化类型人物 主体精神 戏曲演员 审美趣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