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教师成长通识议论教师专业成长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情报参考》《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伯牙已以,子期安求——评徐崇文先生新著《学习研究协奏曲》
《教育》2024年第17期128-128,共1页吴国平 
对于读书人来说,著书立说无疑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当然更加难得,是以在教育书籍中我们见识了一堆正襟危坐、居高临下、树门立派的高谈阔论。当然,这些论著都有它们可取的价值和可敬的影响,唯对于一线教师如何汲...
关键词:学习科学研究 一线教师 教育工作者 伯牙 崇文 中小学 著书立说 汲取经验 
先生二三事——于漪研究的另一种视角
《教育》2023年第32期7-10,共4页吴国平 
人,出现在特定的时空,活动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出生在哪个时空,由天注定。环境由先人的积累和世人的互动所铸就,个人作为的可能性在于如何看待和吸收前人的经验以及自身回应现实挑战的姿态。对于生长于战乱年代的于漪,这样的感知会是一...
关键词:于漪 现实挑战 如何看待 人生观 生命体验 时空 
校长的领导力决定办学的高度
《教育》2022年第6期4-6,共3页吴国平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出台了不少积极的政策和举措,但是往往是热闹一阵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这就出现了各种教育口号各领风骚不多日的现象,而政策措施既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
关键词:运转方式 校长领导力 组织部门 教育口号 彼得·圣吉 教育事业发展 政策举措 政策措施 
通识人才培养的四个理念
《教育情报参考》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吴国平 
二战后,哈佛大学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样的人需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做出合适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1982年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罗斯福斯克提出,一个有教...
关键词:人才培养 认知能力 通识 哈佛大学 完整的人 文理学院 基本素养 伦理问题 
从课程人的社会责任谈起被引量:1
《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5期32-33,共2页吴国平 
一、对新课改充满信心 新课改已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热点,而人们对课改的态度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种疑问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责难声。尤其是台湾地区对课改的反思似乎又成为了一些人否定大陆课改...
关键词:社会责任 课程 新课改 台湾地区 教育 议论 
通识人才培养的四个理念被引量:6
《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7期70-73,共4页吴国平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完整的人",因此,教育改革应积极创新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才学通天人,睿智识古今"的通识人才。本文着重从淡化专业、扩大读书面、走向人文化和注重创造力四个方面对通识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通识人才 培养 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