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华

作品数:61被引量:36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土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分形城市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技术与创新管理》《中国民族》《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特征人群感知体验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及其营造策略探讨
《国际城市规划》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王一睿 周庆华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4J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8047);长安大学青年学者学科交叉团队建设项目(300104240921)。
城市空间不仅具有基本的物理属性,某些空间因其位置、功能或形式的特殊性,在不同类型人群的感知体验营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良好的感知体验是城市空间营造的初心和目标。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感知的研究侧重于评价和导控,而非使用感知组织城...
关键词:感知体验 城市空间 特征人群 营造策略 城市设计 全生命周期 
高密度城区游憩绿道网络规划的整合性框架研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规划师》2024年第10期97-104,共8页王丁冉 周庆华 聂川林 雒梓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22YFC380260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2XJCZH00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4JC-YBQN-051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4J040)。
通过构建整合网络识别、情景规划、效益评估的综合规划框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在网络识别阶段选取不同等级的游憩资源,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识别潜在的游憩绿道网络,进而在情景规划阶段提出底线、优化、理想3种情景的方案,并在效益评...
关键词:高密度城区 游憩绿道网络 网络识别 情景规划 效益评估 西安市 
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整合性更新研究——以泉州江南片区为例
《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魏锦达 周庆华 胡家骏 
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是一类位于城市边缘区且已被划入城镇开发边界,具有服务城乡功能、延续文化基因价值,但尚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随着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尝试统筹边界内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已然是面向国土空间...
关键词:城边型非典型传统村落 泉州江南片区 整合性更新 
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的杨家沟建设规划研究被引量: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3期358-365,共8页杨晓丹 白钰 周庆华 
2024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智库项目(2024ZD431);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4ZC-YBXM-183)。
以杨家沟为代表的一类特殊乡村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地处偏远、对外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紧缺等特征,长期面临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压力.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与评估框架,诊断杨家沟乡村子系统发展水平及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保护 乡村地域系统 分形 黄土高原 
“无地物遗址”概念、特征及展示观念研究——以唐长安城遗址为例
《中国园林》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南佳博 周庆华 杨晓丹 王一睿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知识与支持技术援助项目(编号56052-001);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23-CX-RKX-05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1JK0202)共同资助。
国内外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活跃,伴随中国文旅产业兴起,在人本主义语境与城市设计精细化要求背景下,文化精神的传递、公众情感的联结、体验需求的关注等逐渐受到重视,遗址文化展示表达迎来特别机遇。但由于东方遗址多数实体不存的特性,导...
关键词:风景园林 无地物遗址 遗址特征 展示观念 公众感知 
竞合关系网络视角下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规划师》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王嘉溪 周庆华 王庆军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知识与支持技术援助项目(56052-001);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3-CX-RKX-054);陕西省教育厅智库重点项目(20JT034);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3-2026)。
从商业设施间的竞合关系出发,以西安市为例,利用开源数据,通过商业引力模型、动态投影、修正余弦相似度计算等方法,叠加构建商业设施竞合关系网络,并从中心性、结构性、等级性、分布性、社区(组团)性、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等方面解...
关键词:商业设施 竞合关系 网络 空间结构 
区域人居单元的概念、机制与特征被引量:1
《规划师》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杨晓丹 周庆华 田达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406);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1JT019);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3-CX-RKX-054)。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
关键词:城乡中国 区域人居单元 空间谱系 分形同构 城乡风貌 
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情”“景”感知与提升策略——以西安大雁塔历史街区为例被引量:11
《规划师》2023年第9期109-116,共8页南佳博 周庆华 高元 杨晓丹 王一睿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3-CX-RKX-05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1JK0202);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知识与支持技术援助项目(56052-001)。
以西安大雁塔历史街区为例,梳理在线点评数据,解析公众置身于大雁塔历史文化空间的感知情况。结果表明,公众的文化空间感知主要由文化氛围、场景设施、文化活动、消费服务、时间安排、文化特色6类感知要素构成,并以长尾词为依据,析出潜...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空间 景观感知 文化感知 语义分析 策略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感知的过程框架与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24
《国际城市规划》2022年第5期80-89,共10页王一睿 周庆华 杨晓丹 南佳博 
环境感知是空间营造的基础,明确有效沟通物质环境与主体感知的结构化关系是实现当前中国城市转型过程中“人本回归”的必然方向之一。环境心理、行为学为主客体之间的感知研究提供了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并未形成多维度评价体系和集成...
关键词: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感知 感知过程 研究框架 评价指标 
基于感知体验的城市空间类型探讨被引量:15
《规划师》2022年第7期135-140,共6页王一睿 周庆华 杨晓丹 南佳博 程铭 
在城市迈向精细化转型的时代,探究城市空间对人的身心体验的影响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分类主要基于空间的功能、形式或位置等客观物理属性,重点回应与城市相关的物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体验时代下公众...
关键词:城市空间 感知体验 价值体系 空间类型 城市设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