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客体镜子男权社会写作他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影评介》《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嬉皮士俚语的时空图景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48-152,共5页张丽华 李红梅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3240036521401);北京理工大学校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122442003)
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文化"运动催生了许多时髦的嬉皮士俚语。尽管时隔半个世纪,有些俚语仍经久不衰。嬉皮士俚语在语言风格上精炼、诙谐、生动,在语汇上反抗并挑战美国主流文化,以反体制标榜自我,以极端体验实现自我表达,以群体归...
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 嬉皮士 反文化 反理性 反体制 
《女勇士》对“沉默”的重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153-154,共2页李红梅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本关于"女性沉默"的书。华裔女性移民面对多重的话语宰制:中国的宗法家长制枷锁、美国的白人主流文化囚笼及美式英语的语言障碍。因此,要为"沉默"的另一半立传,"我"必须挣脱并颠覆——至少是在象征意...
关键词:沉默 女性 话语 华裔美国移民 
“认识你自己”:奈迪·麦瑞尔的旅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3-34,共2页李红梅 
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游泳者》借用了古典文学以旅程为结构的叙事传统,刻画了主人公奈迪.麦瑞尔在8英里归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主人公的旅程不仅是肉体之旅,更是以他人为镜映照出的悲剧性的自我认识之旅。而其之所以为悲剧,不...
关键词:美国中产阶级 郊区生活 旅程 悲剧 
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词汇输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9期143-144,共2页李红梅 
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自然要接触、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如果不自觉、主动地学习、熟悉与其语言休戚相关的文化,学习就如无本之木,不仅会对语言本身的习得造成障碍,无法实现交际的目的,而且更无法在一个多...
关键词:文化词汇 英语教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基础 明辨是非 自身素养 语言 学习 
论《致海伦》中的美、爱与死亡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8期118-119,共2页李红梅 
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的一朵奇葩,他作品中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包括对主题和艺术方法的探索,是法国"象征派"运动的先声。他对"美""爱"与"死亡"的艺术追求无疑将文学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致海伦》中,他以古典的结构,古典的...
关键词:  死亡 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刍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年第2期107-108,共2页李红梅 
西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资助
教育部"面向21世纪外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在授课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有所改变,以着力提高学生的...
关键词:英美文学 改革 审美 学生为中心 英语专业学生 
菲兹杰拉德《冬天的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家》2010年第20期54-55,共2页李红梅 
"梦"是F·S·菲兹杰拉德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往往以男主人公对"金女郎"的一往情深为叙事的主线,以幻灭结束。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或为天使,或为妖妇,而他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梦》则承袭了这一男性主体的叙事...
关键词:男人 女人  女性主义 
论《月照不幸人》中的亲情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39-42,共4页李红梅 
《月照不幸人》是尤金.奥尼尔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献给哥哥小詹姆士.奥尼尔的一曲爱的挽歌。该剧是关于亲情的:父子、父女、姐弟以及母子,乔茜集所有这些女性角色于一身,尤以其母亲替身的身份为重。剧本通过对几组亲情关系的描摹展现并...
关键词:《月照不幸人》 亲情 月亮 死亡 忏悔  
人体油画、镜子和写作——贝弗利·法默《格洛提萨》中的象征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李红梅 
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格洛提萨》关注女性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一位老年知识女性格洛提萨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哀伤。格洛提萨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缅怀、对两任丈夫以及画家情人等的追忆以人体油画...
关键词:女性 他者 主体 客体 男权社会 
精神分析·主流意识形态:《精神病患者》
《电影评介》2009年第20期34-36,共3页李红梅 
"悬疑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是好莱坞的经典惊悚片。该片融侦探、哥特和心理分析为一体,揭示了精神病患者诺曼·贝茨的"恋母情结"和"阴影人格"。影片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将女性和疯子视为威胁社会秩序的妖魔,以...
关键词:精神分析 意识形态 《精神病患者》 恋母情结 “阴影”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