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作品数:12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元曲用韵用韵研究中原音韵杂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文化论坛》《保定学院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兔记》用韵考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4期166-168,共3页贺颖 李蕊 
2016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元南戏<白兔记>用韵研究"(研人文2016021)
元代南戏《白兔记》是宋元时期的重要语料。通过对成化本与汲古阁本的分析研究,可将其韵部可划分为支微、皆来、萧豪、歌戈、家麻、尤侯、鱼模、东钟、真侵、庚青、先寒11部。与北曲相比,其用韵较为宽泛,有些押韵现象许是受到《中原音...
关键词:《白兔记》成化本 用韵 
元曲入韵字与《中原音韵》所收字比较研究
《语言研究》2014年第3期82-86,共5页李蕊 
教育部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北曲用韵研究"(11YJC740054)
全元曲入韵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韵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
关键词: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元曲选》用韵考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李蕊 
教育部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北曲用韵研究"(11YJC740054)
《元曲选》用韵经系联得19部,除了个别通押和出韵情况,与《中原音韵》高度相符。与元刊本及脉望馆本元杂剧相比,《元曲选》的用韵与《中原音韵》更为吻合。臧懋循对《元曲选》的删改反倒使其音系与《中原音韵》更为一致,因此,《元曲选...
关键词:元曲选 用韵 研究 
元代河北人北曲用韵研究
《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李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代北曲用韵研究"(11YJC740054)
元代河北曲家的用韵与《中原音韵》基本相符,主要用韵特点与其他地区曲家一致,这反映了元曲是根据通语入韵的。《中原音韵》反映了元代的实际语音,代表了当时的通语系统。
关键词:河北曲家 北曲 用韵 《中原音韵》 阳声韵 阴声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元杂剧用韵研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6期130-132,共3页李蕊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全元曲用韵研究";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青年项目"全元曲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10GHQN028)
首次对《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用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所收92种元杂剧的用韵反映了元代语音的实际情况。从语音史研究的角度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元杂剧比《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更具语料使用价值。
关键词:脉本 杂剧 用韵 
“酸汤话”研究述略被引量:1
《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126-128,共3页李蕊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10年院级课题"黔东南酸汤话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10BZS002)
"酸汤话"是黔湘交界处一种颇具特色的汉语方言,对于它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前人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层面的描写,较少涉及历时层次的分析。在对其语音系统进行客观、细致的调查基础上,对其语言层次、系属归类等问题进行了进一...
关键词:酸汤话 研究 综述 
元曲校勘札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李蕊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全元曲用韵研究";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青年项目"全元曲用韵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10GHQN028)
共校正元曲曲文17条,其中《元刊杂剧三十种》2条,《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10条,《元曲选》2条,《全元散曲》3条。
关键词:元曲 校勘 合韵 
元曲里几个单字的读音被引量:4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李蕊 
国家社科基金(04&ZD027)
"刻",《中原音韵》错收;"咽铦揉摸"等字,除《中原音韵》所收外,还有一个读音,且对应的意义也与之不同,《中原音韵》失收;"阁他谋"等字,又音性质类似于今天的文白异读。
关键词:元刊杂剧 中原音韵 单字 
《元曲选》性质刍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41-42,共2页李蕊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汉语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编号:04&ZD027)
通过全面系统地校勘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元曲选》三个杂剧选本的异同,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比《元曲选》更接近元曲的原貌。在进行汉语史研究时,应首选《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钞校本古...
关键词:元曲选 性质 杂剧 
元代山西人杂剧用韵研究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李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汉语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04&ZD027)
元代山西曲家的用韵与其他地区用韵基本一致、与《中原音韵》相符,这反映了元曲是根据通语入韵的。《中原音韵》反映了元代的实际语音,代表了当时的通语系统。
关键词:山西 杂剧 用韵 中原音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