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杰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术创作审美特征主体性图像中国当代美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研究》《建筑学报》《当代美术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月下
《文艺研究》2024年第5期178-178,共1页王人杰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美术书法学科发展的“TPET”模式——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新文科建设为例被引量:1
《当代美术家》2023年第5期22-27,共6页王人杰 李昊阳 段运冬 
重庆市研究生教学改重大项目“支持文化强国建设的美术专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文科课程体系研究”;西南大学2035年文科先导计划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术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综合性“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美术书法学科,不是以美育面貌服务学校整体人才培养,就是发挥多学科优势以理论研究见长,创作见强的不占主流。源自1925年西南美术专门学校的西南大学美术学科,不仅服务于全校性的美育普及,而且先后获得全国...
关键词:新时代 综合大学 美术学科 新文科 TPET模式 
郑州绿城百合公寓 室内设计中的光影美学
《建筑学报》2022年第2期124-124,共1页王人杰 
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说过,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艺术称之为艺术的光。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曾从"光"的角度肯定并分析了19世纪的巴黎何以成为欧洲的"幻象之城"。通过设计将光影...
关键词:空间氛围 空间秩序 室内设计 外墙体 路易·康 玄关 自然光 物理空间 
绘画的审美本体论与形式美原则——中国“新时期”美术思想探讨
《河北画报》2020年第12期40-41,共2页王人杰 
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发端,新时期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有其重要学术价值。此阶段关于绘画审美本体论的探讨及形式美原则的提出,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厘清这两点美术理论,无论是对中国当代美术过往的梳理,还是对其未来的发...
关键词:新时期美术 审美本体论 形式美 抽象美 
新时期美术创作的主体性嬗变
《美术观察》2015年第11期109-113,共5页王人杰 
引言 再次谈论那场发生于近四十年前的美术运动似乎并非新鲜的话题。从“三突出”、“红光亮”与“高大全”的审美格律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审美风格中一以贯之地得以表现,到从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的层面去追寻、辨...
关键词:美术创作 美术运动 主体性 审美风格 程丛林 本质规律 三突出 刘宇廉 美术作品 认识过程 
后现代风暴中都市艺术家的主体迷思
《美术观察》2014年第3期128-129,共2页王人杰 
一、“现代”与“后现代”谈论“后现代”,应当从“现代”开始-后现代是从现代过来的。那么,现代又是怎么来的呢?抛开晦涩的学术阐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代是随着有悖于自然语境的以“物质”为核心的“都市”而产生的。较之于“...
关键词:后现代 都市 艺术家 迷思 风暴 “现代” “物质” 前现代 
中国当代美术的图像演变
《美术观察》2011年第5期114-114,共1页王人杰 
诺瓦尼斯说:"艺术就是人类怀着一种乡愁般的情绪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对艺术的定位和描述,使艺术带上了它原有的人性特征和最终的精神指向,也指明了艺术的本来面貌。那么,当我们以如此纯粹的思维去思考中国当代美术时,属...
关键词:当代美术 中国 演变 图像 精神家园 精神指向 艺术 特征和 
关于原始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启示的思考被引量: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85-186,共2页王人杰 
一些当代中国的艺术作品与事件,已经从艺术的内里开始流失与变质。如果我们尝试着从最初的地方去找到答案和归宿,那么,原始艺术一方面将自身的意识蕴含其中,另一方面则自始至终将自身与象征天地灵气的外界生灵与器物联系在一起,以此来...
关键词:原始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神性 人性 启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