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兰花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方言方言音系语音特点汉语方言湟水流域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方言》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甘肃镇原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被引量:2
《方言》2016年第3期323-330,共8页芦兰花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创新项目"中国重点方言区域示范性调查研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的资助
本文首先介绍镇原的历史文化背景、方言区属与研究概况,在提供镇原方言音系之后讨论了镇原方言语音的下列问题:1、古全浊声母字的演变类型;2、尖团分混的特点;3、知庄章组字的读音类型;4、部分蟹、止摄来母字今读[ei]韵母;5、遇摄三等...
关键词:中原官话 镇原方言音系 语音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 串调 
青海湟源方言的程度副词被引量:2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芦兰花 
湟源方言中的几个程度副词"胡都"、"着"、"死"、"扎"、"忙"、"过限"、"真真儿"、"太"以及"将就儿"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对它们的意义、用法和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解释说明。
关键词:湟源方言 程度副词 状语 补语 
青海湟源话的四字格俗语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03-106,共4页芦兰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08CYY009)阶段性成果
青海湟源话四字格具有较为固定的内部结构和形式,其构成方式有复合型和派生型两种,同时具有重叠合成词和含有数字的俗语多等特点,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四字格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关键词:湟源话 四字格 俗语 联合型 派生型 
二十世纪以来伏羲研究概述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189-195,207,共8页余粮才 芦兰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项目编号:09XZJ010)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伏羲研究始于闻一多先生撰写的系列论文的综合文章《伏羲考》。此后,学者们根据发掘的新材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伏羲进行了探究。本文对20世纪以来伏羲研究的诸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
关键词:伏羲研究 上古史 远古文明 形象考古 神话传说 伏羲信仰 
湟水流域汉语方言的形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76-80,共5页芦兰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河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08CYY009)阶段性成果
湟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清代以前,湟水流域是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因而,这一时期该流域的优势语言当是少数民族语言。清以后,附近的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向青海大量移民,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语言也相互影响和渗透,形成了...
关键词:湟水流域 汉语方言 少数民族语言 中原官话 
青海湟源方言音系被引量:9
《方言》2011年第1期68-79,共12页芦兰花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河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8CYY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描写青海湟源方言音系,主要内容包括:湟源方言声韵调、音系特点及同音字汇。
关键词:湟源方言 语音特点 同音词汇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被引量: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43-147,共5页芦兰花 余粮才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河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8CYY009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家西番"的通婚范围、择偶标准以及结婚程序和仪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以及"家西番...
关键词:家西番 婚俗文化 变迁 
青海湟源“家西番”丧葬习俗的宗教学解读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90-94,44,共6页芦兰花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河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8CYY0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湟源“家西番”是藏族中半农半牧,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家西番”在继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吸收汉、蒙、回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家西番”文化。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出祖先崇拜、道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等多种信仰。
关键词:“家西番” 丧葬习俗 信仰 
“家西番”族属探析被引量:7
《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芦兰花 
民族识别影响到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问题。关于“家西番”的族属问题目前存在着很多分歧。文章从历史文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家西番”不是“汉西番”、“假西番”,而是藏...
关键词:“家西番” 民族识别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藏族 湟源县 民族意识 族属 
从民俗生活取向解读回族宴席曲被引量: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50-153,共4页余粮才 芦兰花 
从生活取向出发,结合表演派理论,对回族宴席曲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回族宴席曲不仅是由参与者、民俗模式、具体情景之间互动构成的民俗生活图景,而且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关键词:回族 宴席曲 民俗文化 民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