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文

作品数:30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悲剧成因小说创作余华乡土中国乡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美与时代(美学)(下)》《教育文化论坛》《语文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乡土现实书写中重识乡村价值——论乔叶长篇小说《宝水》中的乡村书写
《西部文艺研究》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郝婷 魏家文 
贵州省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乡村变革叙事及其中国形象建构研究(1949-2024)”(项目编号:24GZYB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乔叶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宝水》是一部重新发现乡村多元价值的长篇力作。在“季节时间”意识和农裔城籍者“现实还乡”的心路历程的相互交织中,小说不仅从熟人社会的伦理人情角度,重新建构了孤独个体与乡村社群在伦理情感上...
关键词:乔叶 《宝水》 城乡关系 乡土文化精神 “居间性”立场 
张柠小说《春山谣》中的空间书写与身份认同
《西部文艺研究》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魏家文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莫言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XZW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著名学者张柠的新作《春山谣》不仅是一部书写20世纪70年代上海知青奋斗与成长的史诗,而且是一部书写特殊年代知青因空间转换所引发的身份认同问题的小说。空间转换及其背后的“风景”凸显了城乡两个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及冲突。受空间改...
关键词:《春山谣》 知青 空间书写 身份认同 
论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语文学刊》2023年第4期72-77,共6页魏家文 李建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莫言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15XZW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
关键词:贾平凹 商州系列长篇小说 空间书写 精神望乡 
麦地诗人的乡愁与忧思——细读海子的《熟了麦子》
《写作》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刘妮 魏家文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SSD012)
《熟了麦子》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该诗仅用九十一个字就构建了一幅乡土微型画。诗歌语言的含混多义使诗篇呈现巨大的"张力",最终又在诗人的情感态度中得到调和,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使得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刻,韵律的和谐流动...
关键词:《麦子熟了》 海子 张力 意象 乡愁 
莫言《檀香刑》中刽子手赵甲的精神分析被引量: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9-64,共6页魏家文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莫言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15XZW030)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檀香刑》中的赵甲洗手成了身体被"阉割"后欲望变态满足的替代品,在其成为首席刽子手的过程中,其"力比多"经历了从压抑到转移升华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其人格的建构过程。看客之所以对砍头趋之如鹜,其原...
关键词:《檀香刑》 刽子手 力比多 精神分析 
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经典面临的危机与研究策略调整被引量:2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6-10,共5页魏家文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创新及其文本阐释(编号:14SSD012)
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经典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主导力量的变化导致经典大众化与时尚化,其次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导致经典祛魅化,其三是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多元化化导致经典边缘化。为此需要研究者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
关键词:大众传媒 文学经典 当代性 科学性 审美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爱情抒写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第6期24-27,共4页魏家文 
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将80后推向荧屏,引发了观众收视的热潮。三部曲以新的情感抒写模式,将青春偶像剧与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巧妙融合,打破了过去影视剧中两性对立的固有模式,在坚守传统道德的同时,以浪漫唯美的爱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但...
关键词:赵宝刚 青春三部曲 爱情 
食指诗歌中的漂泊情感及其抒写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2期79-81,共3页魏家文 陈莹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创新及其文本阐释(14SSD012)
食指的诗歌以个人化的语言,忠实地记录了一代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浮沉和心灵变迁历程,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宿命般的漂泊感。前期创作中的漂泊感表现为迷茫痛苦中的不屈抗争,后期表现为一种激情过后的冷静与执着探寻...
关键词:食指 漂泊感 宿命 
《黄色墙纸》的存在主义解读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年第8期42-44,共3页魏家文 陈思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创新及其文本阐释(14SSD012)
美国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小说《黄色墙纸》中,描写了一个自我创造的疯女人形象。疯女人对黄色墙纸所产生的幻觉成为她重塑自我的依托。这一自我重构的过程暗含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提出的人在实现自我创造时必须经历的痛苦,...
关键词:存在主义 《黄色墙纸》 女性 自我重构 
阿Q形象及其悲剧成因新探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14年第10期84-86,共3页魏家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66);贵州大学成果奖励科研经费项目(GDJL201114)
在鲁迅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以阿Q为代表的下层百姓实际上是乡土中国中常见的光棍形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人的两个基本权利"生"和"性"上都无法得到满足,这就决定了他们"土谷祠"式革命理想的虚幻性以及最终不可避免的悲剧...
关键词:光棍 悲剧成因 启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