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树民

作品数:95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北宋宋王朝蕃部《诗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许昌学院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学理论》《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考虑数据稀疏性的网络关联信息智能推荐算法
《计算机仿真》2024年第10期311-316,共6页葛涵 任树民 张红良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XW004);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LJY202235833228)。
随着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当用户对某类信息浏览量过少时,会导致信息过滤推荐算法的稳定性低且准确率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将SA注意力机制与LSTM长短期神经网络构架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用户相似度分析优化稀疏数据特征,最终构建出SA-LSTM...
关键词:推荐算法 关联分析 注意力机制 
吉林省地域文化传播力提升进路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5-51,151,共8页任树民 丁木子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吉林地域文化传播生态研究”(JJKH20200086SK)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吉林省地域文化的传播对于外树吉林省形象,提升吉林省知名度,进而促进吉林省旅游、文化、商贸等特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不够,特色不彰,传播方式手段不够丰富。应利用融媒体和AI智能拓展传播渠道,创新...
关键词:吉林省 地域文化 传播力 
《野有死麕》“鹿”文化内涵论析
《巢湖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苌哲昕 任树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C751038)。
《诗经》的异文化、跨文化研究是《诗经》研究史上一个重要的新视点,不论是对诗篇的解读还是对《诗经》本身价值的重估都是重要的突破口。《野有死麕》简单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鹿”文化内涵,其与婚姻爱情主题紧密相关,如赠物寄情传...
关键词:《野有死麕》 鹿 文化内涵 文化人类学 
《水浒传》“快活林”的内涵溯源及美学魅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任树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学体物传统研究”(18YJC751038)。
《水浒传》在处理“快活林”的“林”之设定时,摇摆在“物材所聚”和“林子”之间。“快活林”的“林”之设定乃是熟读经史的文士对《诗经·陈风》“夏氏邑”“株林”邑都外疆界坐标的一种迁移。纠葛在市镇和林子之间的“快活林”是饱...
关键词:《水浒传》 快活林 内涵 由来 美学魅力 
张衡《思玄赋》用《诗》考论
《诗经研究丛刊》2023年第1期195-225,共31页任树民 
以散体大赋奠定汉赋“四大家”地位的张衡,吊诡的是,“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代表作《二京赋》却缺载“以史传文”的范书本传。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于传主选文四篇,即《思玄赋》《应间》《上陈事疏》和《请禁绝图谶疏》。由是,引...
关键词:思玄赋 散体大赋 汉赋 张衡 
史巫传统与孔子“游必有方”思想之生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79-86,184,共9页任树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学体物传统研究”(18YJC751038)。
古今论者诠解“游必有方”由于囿于儒家孝道观念而做“推己及人”之阐释,遮蔽了孔子何以有这一言说的思想背景。先秦时代,人们出行诹日祷軷以趋吉,透过“方物”认知辨识“百物”以避祸。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思想生成方式却有与史巫同途...
关键词:孔子 游必有方 远游 巫卜传统 方物 识名 道术 
文化无意识视域下大学生文化传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黑河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1-32,40,共3页任树民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文化无意识视域下大学生文化传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研究”(GH170099)。
通过省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解析大学生考研、考公、考编等集体无意识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可以发现,成“圣(仙/佛)”和“君子不器”等传统文化在“文化无意识”机制下生成的文化传统使得“工匠精神”培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变得负重而...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 就业价值取向 文化传承教育 工匠精神培养 
“白战体”与中国文学体物传统之建构
《中国苏轼研究》2019年第1期57-68,共12页任树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成果(批准号:18YJC751038)
清朝末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不仅确立了'文学'的现代学科地位,而且还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活动。自此'文学'立科,人们开始接受舶来的'文学史'概念,并积极寻求配合当时意识形态的历史书写模式以建构新的'文学'传统。继而'别求新声于异...
关键词:白战体 抒情传统 禁体物语 直书其事 
中国古代物体系建构方式与赋体书写策略之生成刍议
《巢湖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1-76,81,共7页任树民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588)
中国文学传统研究需要从"物"的背景出发补充一个"物"的维度。中国古代的物体系建构联接着"天——人"两端,一方面基于可经验世界,以类相从,另一方面力图在"天人"架构下形塑成一个形而上的"类应"秩序。跃入先秦文史作品,这一"天人"架构下...
关键词:物体系 建构方式 书写策略 赋体 体物传统 
乡邦·地域·国家——清代吉林文学现象研究省思与展望
《关东学刊》2016年第12期145-151,共7页任树民 
吉林市社科联课题"清代吉林地区文学现象研究"(省市1520)
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吉林文学没有完成从区域到国家的蜕变,以现象级的方式走进中国文学史,吉林文学研究只是一种乡邦叙事情怀。根植吉林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融通,面对还没有得到全面考索的清代吉林文学现象,未来的清代吉林文学现象...
关键词:清代 吉林 文学现象 省思 乡邦情怀 实践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