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青

作品数:21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族新农村建设湖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宗教信仰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华章(初中读写)》《中国成人教育》《民族论坛》《消费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中文化资源利用的问题研究——以恩施州舍米湖村为例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34-36,40,共4页唐卫青 王宇斯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峡两岸民族村落的宗教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BMZ065)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离不开村寨的文化资源的利用。经过调查发现,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舍米湖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打造旅游特色村寨,至今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文化资源的利用出现了问题: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开发种类单一;忽略...
关键词:民族旅游村寨 文化资源 舍米湖村 
从祭台到舞台的时空变迁:土家摆手舞的人类学解读——以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被引量: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21-24,共4页唐卫青 张瑞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峡两岸传统村落宗教信仰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BMZ065)
摆手是酉水流域土家族特色民间习俗的代表之一,它以祖先崇拜为核心,也是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的祭祀性舞蹈。从人类学的角度,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恩施州来凤县舍米湖村土家摆手舞从最初传统祭祀性仪式向现代舞台表演的变迁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摆手舞 时空变迁 舍米湖村 
世俗与神圣的过渡礼仪——以大同回族开斋节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7-80,112,共5页张瑞 唐卫青 
湖北民族学院2013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培优基金项目(PY2015010)
开斋节作为每位穆斯林过渡性的人生礼仪,起着将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的世俗时间与神圣世界相联系,实现着仪式主体不同状态的转化作用,因此,开斋节期间,每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虔诚而严肃,尤其是山西大同回族开斋节更为如此,本文拟运用"...
关键词:过渡礼仪 开斋节 大同 
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以鄂西东瀼口镇为例被引量: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85-86 88,88,共3页梁丹玉 唐卫青 
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y060);湖北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118019)
民间信仰是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信奉与尊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慰藉和寄托。它主要产生和发展于广大农村地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信仰 新农村建设 功能 
打工潮下民族地区劳务输出地的文化变迁——以湖北利川市鱼木寨村为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5-28,共4页王海军 唐卫青 
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y060);湖北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4118019)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成为当下一种趋势和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劳务输出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都市文明的浸染,在很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价值观、生活方式、...
关键词:打工潮 农民工 劳务输出地 文化变迁 
传统民族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恩施州舍米湖村为例被引量: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9-53,共5页唐卫青 洪雁 向贤海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峡两岸民族村落的宗教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1BMZ065);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0y060);湖北民族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鄂西南民族村落宗教信仰研究"(项目编号:4118019)
我国民族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古村落不仅保存着我国各民族的古风古韵,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源泉。恩施州舍米湖村是土家族的传统村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该村的悠久历史、独特的民风民俗、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等资...
关键词:民族古村落 现状 发展困境 舍米湖村 
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课教学方法探析——以“民族理论与政策”课为例被引量:2
《民族论坛》2011年第12X期61-64,共4页唐卫青 
湖北民族学院校研项目;项目编号:2007JY028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公共课教学的难度,对公共课教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民族理论与政策》课作为民族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最具特色的共同课之一,其教法有着自身的特色与需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来自地域、...
关键词:高校公共课 “民族理论与政策”课 教学方法 
高校课堂教师行为的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83-84,25,47,共4页唐卫青 洪雁 龙永红 
针对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从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提出了解决的途径:融哲理、诗意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指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哲理对学生的引导,让诗意般的美丽感化学生,把最...
关键词:高校课堂 教师行为 哲理 诗意 专业知识 
蒙古族起源、发展及其游牧文化的变迁研究被引量:5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9-12,共4页唐卫青 
文章以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代表——蒙古包为例,探讨了蒙古族的发展和游牧文化的变迁:不仅蒙古包的结构、制作等有了改变,而且随着蒙古族成员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蒙古包的作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成为旅游风景地的标志。笔者从生态人类学...
关键词:蒙古包 游牧文化 生态人类学 文化传播 
女性人类学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51-155,共5页唐卫青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恩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问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Z009)
根据湖北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结合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实际,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运用女性人类学的理论,分析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成为当今农村主要生活方式之后,农村妇女在稳定家庭和建设新农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特别...
关键词:女性人类学 农村妇女 新农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