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楠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奈保尔贝娄英美文学课文化身份《赫索格》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外语研究》《贵州民族研究》《科技信息》《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美国犹太民族文学中的双重“自然”悖论——以索尔·贝娄《赫索格》为例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12期128-131,共4页席楠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0846001)
《赫索格》中的"自然"是犹太知识分子主人公赫索格悖论性认识论的客体化反映。它既象征着赫索格对"田园"传统和超验主义、个人主义的继承,也象征着赫索格作为犹太人对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盛行的美国社会的焦虑,"田园"幻灭为不...
关键词:赫索格 索尔·贝娄 自然 悖论 
索尔·贝娄的托洛茨基主义思想与《受害者》的资本主义批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83-89,共7页席楠 刘立辉 
国家留学基金
研究者大多关注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早期小说《受害者》中的反犹主义而疏忽了他在小说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受害者》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大萧条时期,此时贝娄受托洛茨基主义影响具有左倾倾向,但因后期他背离了左翼政治、转变为...
关键词:索尔·贝娄 《受害者》 托洛茨基主义 大萧条 资本主义批判 
与大众文化的协商: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的文本生成策略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15年第2期104-108,共5页刘立辉 席楠 
《洛丽塔》从构思到出版乃至被改编成电影始终都离不开美国大众文化,同时这部作品也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去深入挖掘作者纳博科夫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商场的异化感三个...
关键词:《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大众文化 协商 文本生成策略 
应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与翻译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科技信息》2013年第35期28-,22,共2页席楠 
琼州学院2012年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YQN201210
针对目前应用英语专业因课时所限,传统的专业理论课课时被删减的现状,以及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为了平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英美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必须转型。本文探讨英美文学课与翻译课的...
关键词:应用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课 翻译课 跨课程教学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科技信息》2013年第15期54-54,64,共2页席楠 
琼州学院2012年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YQN201210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学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很多高校开办了以应用型为主导的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英语翻译等学科方向。针对于这种趋势,英美文学课作为一门传统的专业理论课受到挑战。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出于"文学无用论"的功利思想,...
关键词:应用型英语专业 教学改革 英美文学课 文学无用论 
模仿西方不是殖民地重建文化身份的出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18期110-112,共3页席楠 
获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奈保尔(1932~)是一位典型的移民作家。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种姓,从其祖父辈起移民到非洲一个叫特立尼达的西印度小岛。特立尼达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英属殖民地国家,奈保尔从小在那里接受了英式殖民教育...
关键词:文化身份 殖民地人民 奈保尔 文化帝国主义 西方文化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模仿 西方人 非洲文化 
从奈保尔的印度游记分析其对印度文化的疏离与误判
《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6-87,83,共3页席楠 
本文通过分析奈保尔在两部印度游记中对印度文化的评论,探寻这位英籍印裔作家对母国印度文化的疏离与误判。
关键词:奈保尔 印度游记 东方主义 文化疏离与误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