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品数:58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红旗李明刘佳林王青松陈榕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国语言文学》《品位·经典》《学园》《科技信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迷宫叙事
《世界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王湘云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形式上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文章从迷宫叙事的角度出发,聚焦文本结构对分岔路、节点、死胡同等迷宫要素的模仿,分析小说外在形式与内在主题之间的关联。纳博科夫通过碎片化叙事和不可靠叙述造就迷宫结构,又通过...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迷宫叙事 彼岸世界 
新批评理论下《云、城堡、湖》的张力解读
《今古文创》2024年第26期19-21,共3页李佳静 
纳博科夫的小说有某些见习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遥不可及、渺不可见、远离浊世的理想之地,这种意象创造出至美视景。《云、城堡、湖》中,美得令人难以企及的田园风光,把抑郁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衬托得更加悲惨、令...
关键词:《云、城堡、湖》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新批评 张力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天赋》中后现代手法的萌芽
《品位·经典》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庄雨桐 张美 
正如《天赋》的书名一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文学史上少数依靠天赋的作家,他生长于战争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予他创作的灵感,也给予他打破传统俄国文学框架的勇气,他在《天赋》中所展现出来的后现代手法,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性和打...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后现代主义 俄国文学 《天赋》 
纳博科夫的凹凸镜:《绝望》中的假分身被引量:1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2年第4期126-143,共18页吴采奕 
supported by Shanghai C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Grant number 2021EWY007)。
本文梳理纳博科夫在《绝望》这本小说中使用的“凹凸镜”和“假分身”两个隐喻,以阐发他的“艺术即明目张胆地欺骗”此一美学。对纳博科夫而言,艺术既不比现实优越,也不独立于现实。反之,艺术只能是现实的拙劣摹本。而书中的角色虽然尝...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绝望》 拟像 假分身 镜喻 
放大镜下观蝴蝶--纳博科夫《叶甫盖尼·奥涅金》注释本过眼录
《符号与传媒》2022年第2期201-214,共14页刘亚丁 王亚楠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2019年度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神话·宗教卷》、《文学·语言文字卷》翻译与研究”(2019ZHWH-03);四川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中俄传统文化关键词比较研究”(SC20ZDZW006)中期成果。
20世纪60年代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完成了对普希金诗歌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翻译和注释。他在注释中述及对这部小说的选词和置词、章法、诗律、音声的洞见和阐释。纳博科夫在对手稿和文献的比较中考察了“奥涅金诗节”的由来和...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叶甫盖尼·奥涅金》 注释 形式论 
洛丽塔与智性恋
《智族》2022年第10期22-22,共1页
前段日子,我重看了一遍由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改编而成的两部电影,一部是196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拍的,一部是1997年阿德里安·莱恩拍的,后者的中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听起来倒好像是洛丽塔遭了欺压。然而真正读...
关键词:洛丽塔 现代悲剧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小说《洛丽塔》 中译名 性恋 阿德里安 
论陌生化手法在《洛丽塔》中的运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12期109-111,共3页徐静敏 
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小说《洛丽塔》讲述了一段男主人公亨伯特和少女洛丽塔的禁忌之恋,该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反响。造成反响的原因除了小说情节本身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十分尖锐外,也包含小说特殊的写作手法,运用...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 陌生化 
拉康精神分析下的《洛丽塔》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年第33期45-47,共3页王征宇 
《洛丽塔》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一部非常有争议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亨伯特的独白,讲述了他与13岁少女洛丽塔违背社会伦理的扭曲爱情。本文将结合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三界说,通过想象界、象征界、真实界三个部分分析亨...
关键词:《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拉康 想象界 象征界 真实界 
写给电话的挽歌
《译林》2021年第3期17-19,共3页 陈新宇(译) 
"电话响了。他们的电话一般不在这个时间响。"这两个句子出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符号与象征》,1948年发表在《纽约客》上。这两个句子是一个功能完美的故事中功能完美的句子。当读者遇到它们时,一对深夜未眠的老夫妇正在...
关键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纽约客》 挽歌 疗养院 电话 短篇小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青春》2020年第11期1-1,共1页育邦 
约翰·厄普代克说纳博科夫"以其丰富炫目的才智和令人欣喜的沉思冥想而独树一帜,这在美国文学中差不多是空前的",我相信纳博科夫在二十世纪阔大的世界文学版图中也是独自成峰、卓然而空前的。他是一位令人目眩的现代主义大师,一位高傲...
关键词:纳博科夫 约翰·厄普代克 文学版图 现代主义大师 令人目眩 国际顶尖 鳞翅目昆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