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润拓

作品数:16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诗学中西文论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发文期刊:《小说评论》《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柯勒律治论象征和寓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39-44,共6页徐润拓 
柯勒律治诗论中基本将象征看作意义丰满的整体,体验性强,而将寓言看作抽象概念的图解,认识性强,柯勒律治认为象征优于寓言,正基于此,但他也认为寓言与寓言故事相比又较为丰富一些。柯勒律治有时将寓言和某些隐喻相等同是因为二者都基于...
关键词:柯勒律治 象征 寓言 寓言故事 
陌生化与“不隔”——中西两种诗学观念的比较被引量:1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徐润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解构批评研究"(11YJA751080)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和王国维提出的"不隔"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诗学主张,在诗歌语言应当障碍重重还是顺畅自然上正相反对。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陌生化"出自西方注重自我感觉主义的诗学,趋于动态和不断更新,而中国的传统诗学更多追...
关键词:陌生化 不隔 诗学传统 文明形态 语言观 
从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到非主体性作者论——对西方作者论的一种批判性描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6-22,共7页徐润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解构批评研究"(11YJA751080)成果之一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
关键词:作者论 主体性 超主体性 非主体性 
如何审视中国当代文学——评陈晓明的“中国立场”说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8-21,共4页徐润拓 
陈晓明提出的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应有"中国立场"的说法细究起来是可疑的,强调中国历史和文学的独特性,不能抹煞了更大的、更具普遍性的世界视角和文学尺度。历史合理性并不等于文学合理性。当代汉语写作有其独特性,但不能因此而拒绝中国...
关键词:陈晓明 当代文学 中国立场 文学立场 
乡土诗意与民族寓言——新时期山东作家创作印象
《小说评论》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徐润拓 
粗略来说,文学创作有的是时间性的,书写的是现实与历史的记忆,有着明晰的来路和现实的脉搏与生活的温热,荆棘与光荣,高尚与卑污,善与恶的纠缠,情与理的冲撞,多在其中有着质朴的呈现;有的文学创作则是空间性的,年代模糊无考,...
关键词:作家创作 民族寓言 新时期 印象 山东 诗意 乡土 文学创作 
信息传媒时代的文艺及文艺消费之反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7-11,共5页徐润拓 
2009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09CWXZ04)成果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形态错综复杂,而且中国业已进入传媒发达的信息社会。从文艺创作上来说,思想缺失进一步加深,创作丧失了伟大的困惑感和深渊感,部分文学创作的思维新闻化、写作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就作品而言,出现了很多堕落...
关键词:信息时代 消费主义 文艺消费 
略说中西文论会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徐润拓 
中国当代文艺学缺少创新是个事实,新时期文艺学的若干“突破”只是清理了积压在文学上的政治废墟,与“文学”一起从政治化和工具化的窒息中恢复了呼吸的能力而已,更没有产生能进入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的文论家和文论思想。而当前文艺学...
关键词:中西文论 文学理论教材 中国古代文论 当代文艺学 会通 西方文论 文艺学研究 中国文艺学 
语言超出个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被引量:1
《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徐润拓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所说“私人语言”不是“独白”或其他的对日常语言的转换性使用,而是一种个人自己的约定。维特根斯坦批判了“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不存在绝对不可交流的“私人感觉”;个人的约定离开了公共语言无从实现。维特...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私人语言 公共语言 生活形式 
爱情的疼痛——浅评电影《爱情的牙齿》
《电影文学》2007年第21期56-57,共2页徐润拓 仵延谊 
《爱情的牙齿》探讨了爱情与疼痛的本体性关联,疼痛与爱情如影随形,难以分拆,没有了疼痛,爱情和婚姻的生命力也会枯竭。影片中的疼痛还有惩罚与救赎等多重伦理意涵,其中的"自残"有的是"惩人",有的则是"自惩",以完成心灵上的救赎。而拔...
关键词:《爱情的牙齿》 疼痛 惩罚 救赎 
华丽背后的苍白——《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艺术缺憾被引量:3
《电影评介》2007年第10期29-30,28,共3页贾丽珍 徐润拓 
《满城尽带黄金甲》依然没有终结中国式大片商业成功与艺术失败的二重奏,其主要的艺术缺憾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形”上,影像过于舞台化,许多场景缺少层次和形式上的美感;在“神”上,影片没有凝成核心的精神气质,没有形成独特的神韵;在“...
关键词:《满城尽带黄金甲》 中国式大片 形神 事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