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淑琼

作品数:24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辨析藏书图书馆藏章太炎《星洲日报》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韵文学刊》《民族文学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华校校歌的演化看新加坡华人身份建构——基于校刊文献的视角
《世界民族》2024年第3期88-99,共12页易淑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史料专题研究、分类编纂及数据库建设”(22&ZD272)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战以后,东南亚各殖民属地的华校创办开始勃兴,不少华校制作出富于诗性的校歌,校歌歌词呈现出古风浓郁的传统抒情审美特质,亦具椰风蕉雨的在地风情,同时传达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人文价值观。本文以新加坡华校为个案,以华校纪念刊...
关键词:新加坡 传统华校 “特选学校” 校歌 华人身份 
“向北方”与“在香港”——中国香港读书月刊《开卷》中国内地文学在场论析
《粤海风》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易淑琼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项目号:19ZDA278)阶段性研究成果。
《开卷》是中国香港第一本综合性图书导读月刊,尤以文学类图书评介为多,对内地现当代文艺的推介占有相当比例,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内地文学同海外读者见面的“南风窗”。这一“南风窗”内容取材“向北方”,却是基于位居中西文化交流点...
关键词:《开卷》 “南风窗” 开放性 中国香港性 
文学神州·地方重构·女性经验——马华留华女作家的旅华书写
《华文文学》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易淑琼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史料专题研究、分类编纂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22&ZD272。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的旅华书写经历了从1990年代观光热中的“神州”书写到2000年代后马华留学生中国“在地”书写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选取的四位留学内地的马华女作家其“在地”书写聚焦于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表现出深浅不一...
关键词:旅华书写 马华留华女作家 “神州” 地方感 女性经验 
美国华裔文学铁路华工叙事的“后记忆”建构——兼与同类主题的华人历史文本比较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166-176,共11页易淑琼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特别委托项目“北美粤籍华人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GD16TW0821)阶段性成果。
基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认知,文章以华裔作家汤亭亭《中国佬》、徐忠雄《天堂树:一个华裔美国家族四代的故事》两部有自传性的获奖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关于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筑路华工的文学叙事。两部风格不同的小说以后...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铁路华工叙事 “后记忆” 后现代叙事 历史文本 
“婆罗洲”形象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建构——以中国大陆公共收藏体系中的“婆罗洲”主题中文文献为依据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36-43,共8页易淑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华留台作家研究”(项目编号:16CZW041)。
婆罗洲地理范围主要是指属于马来西亚联合邦的砂拉越和沙巴二洲,即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中国大陆公共收藏体系中的“婆罗洲”主题图书大致反映出中国大陆的“婆罗洲”知识谱系。这个知识谱系以婆罗洲在地生产为主,其本土历史书写...
关键词:中国大陆 婆罗洲主题文献 公共收藏 本土知识 “婆罗洲”形象 
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中国叙事——以潮籍作家蓉子的中国在地书写为例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年第1期88-97,共10页易淑琼 
新加坡在华经商、投资及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的中国在地书写已渐成一种文学现象,祖籍潮州的新加坡知名企业家、作家蓉子2001年起居留上海经商、写作,并长期在新加坡华文大报开设专栏,书写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双城故事。蓉子的中国叙事从潮...
关键词:蓉子 中国在地书写 中国形象 文化通道 文化再造 
美国中餐牌文献与粤籍华人文学中餐叙事的文化意涵比较研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0-23,共14页易淑琼 
本文将作为历史文本的美国中餐牌文献与粤籍华人自传体文学文本中的中餐叙事相比照,发现二者构成了相当有意味的互文性。就文化意涵而言,前者呈现出明显的“杂碎化”性质,而后者文学叙事中的中餐则是“真正的”广东菜,呈现出原乡的地道...
关键词:中餐牌 粤籍华人文学 中餐叙事 文化意涵 
《星洲日报》副刊征文与马来西亚华族身份的建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8-24,共7页易淑琼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12AZD087)阶段性成果
《星洲日报》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华文日报,其综合性副刊《星云》征文策划频繁,征文主要分两类:其一为节庆主题,其二为社会话题。二者以民间"小叙事"映照华社民间习俗、人伦人情等文化"小传统"及其共享价值观,并以文学"...
关键词:《星洲日报》 副刊征文 马来西亚华人 “小传统” 身份认同 
花踪文学奖在马华文学场域象征资本的确立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8年第2期100-108,共9页易淑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批准号:12AZD87
始于1991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花踪文学奖"是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受关注的主流华文文学奖,更是马华文学生产及审美取向上一项不可忽略的公共认可机制。"花踪文学奖"主办方《星洲日报》以文化疗伤为起点,通过颇富国族寓意的文学...
关键词:花踪文学奖 马华文学场域 象征资本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被引量:4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71-80,共10页易淑琼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晚清民国华侨文献整理与研究"(14BTQ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之成果
论文以民国代表性华侨著述的序、跋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的背景和民国南洋华侨文献的出版特征,进而对民国公众认知中的"南洋观"进行了辨析。认为经济因素是民国南洋华侨研究热和出版热的内趋动力,经济话语贯穿南...
关键词:南洋 华侨研究 民国文献 专题文献 华侨文献 “南洋观” “一带一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