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建

作品数:26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史学科学化中国史学新史学近代史学清末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学术探索》2024年第12期32-39,共8页朱发建 李战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69)。
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人类文明不断实现跃升性演进的底层驱动,往往在中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共识性。人类每一次文明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都必然是生产力的巨大突破与跃升的结果,而科技创新在...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 创新驱动 
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7-12,共6页朱发建 李战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整理和研究(1900—1949)”(18ZDA169)。
20世纪30至40年代,吕振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在研究中国上古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华民族史、中国通史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之一。
关键词: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史学 开创者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借助北伐记忆重塑政党形象研究被引量:3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9,共9页朱发建 叶欣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69)。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北伐记忆与言说,重塑了团结合作形象、群众拥护形象和革命领导形象。这些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为宣传抗战主张、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振抗战信心、进行抗战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北伐形象 政党形象 
抗战时期中共的“北伐”记忆与抗战动员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1期3-7,164,共6页朱发建 叶欣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整理和研究(1900—1949)”(18ZDA169);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8B259)的阶段性成果。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
关键词:北伐战争 历史记忆 抗战动员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被引量: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123-128,共6页朱发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经学向史学转型研究"(14BZS004)
近代许多中国史家以"六经皆史料"来诠释中国传统的"六经皆史"论,彻底破除"六经载道"的传统观念,消解儒家"六经"中所含的意识形态权威;不仅将被神化的"六经"还原为古史书,而且进一步将其看作待证而后信的"史料",动摇其"信史"的地位。传统...
关键词: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料 近代 诠释 意蕴 
认同与批判:清末留日学生的地域文化观被引量:4
《安徽史学》2015年第3期27-35,共9页朱发建 张晶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湘学观’的形成与嬗变研究"(11YJA770066)的阶段性成果
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
关键词:清末 留日学生 地域意识 文化形象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述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64-69,共6页朱发建 李婷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70073)
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中国史学走上了"科学化"的行程,但从20世纪20年代起,随着《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以及40年代《思想与时代》杂志对新人文主义的传播,在中、西人文主义思潮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史学界力图矫正...
关键词: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史学思想 
补偏救弊的反省:章太炎对中国近代“科学史学”的批评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41-145,160,共6页朱发建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科学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A770073〕阶段性成果
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等人都是近代中国科学化"新史学"的倡导者。但在新史学发展进程中,借鉴和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史学为样板革新中国史学出现了一些偏差。章太炎对此有所警惕与反省,不断批评新史学的偏弊与缺失,为科学...
关键词:科学史学 章太炎 反省 批评 
让生命在历史教学中绚丽绽放——读胡军哲老师《杏坛爬梳》一书有感
《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8期13-16,共4页朱发建 
本文为教育部“‘三结合’理念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
《杏坛爬梳——来自一线的历史教育思考》(岳麓书社2011年版)一书,是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历史高级教师胡军哲积十多年教学实践与思考的成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胡军 老师 生命  岳麓书社 教育思考 教学实践 
武堉干:大山里走出来的国际贸易史家
《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12期20-21,共2页朱发建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09C655)
武堉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际贸易学家。他从湘西山中外出求学,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即从事国际贸易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国际贸易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中国关税问题》等著作,成为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史研究的开拓者之...
关键词:武堉干 国际贸易史 开拓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