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作品数:1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现代汉语标记率SUB环戊二烯受体配体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文学家》《科教文汇》《职工法律天地(下)》《学理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南边境县人口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2000-2020)被引量:3
《南方人口》2023年第6期68-78,27,共12页李丹 尤伟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西南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与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研究”[23BM048];云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与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研究”[ZD202215]。
本研究以云南25个边境县为分析对象,分析2000-2020年云南边境县人口分布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云南边境县总人口数量稳中有降、分布集中度加剧、城镇化率提升、老龄化加深、人户分离规模扩大是云南边境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和新动态。...
关键词:边境人口 人口变动 人口分布 边境县 
区域教育质量评估学业工具的研发
《中国考试》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李丹 孙婷婷 杨涛 温红博 柯李 
学生学业测评是教育质量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业质量测评以数学、科学、阅读为主要领域,强调对素养的考查,测评框架包括内容维度和认知过程,测试题目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并初步实现计算机化测试。区域学业质量测评工具的设计...
关键词:区域教育质量评估 学业质量测评 测评工具 
企业单方调岗的效力应当如何认定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年第7期166-166,共1页李辉 李丹 
工作内容和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实践中存在大量企业单方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却未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对于这一单方调岗行为的效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笔者结合劳动法的理论对两则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单方调岗在适当的范围...
关键词:企业 单方调岗 劳动合同 效力 
“错V”和“V错”被引量:1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年第8期43-44,172,共3页李丹 
"错"既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放在动词前后形成"错V"和"V错"两种结构。比较二者的异同,发现:在结构特征上,动词进入"V错"结构的能力强于"错V"结构,且单音节动词进入"错V"和"V错"结构的能力强于双音节动词;在语义上,"错V"和"V错"中的"...
关键词:“错V” “V错” 语义 词汇化 主观性 
现代汉语中“为了”表原因用法多角度考察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李丹 
"为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其意义可分为"表原因义、兼表原因和目的义、表目的义"三类。在现代汉语史的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中"为了"表原因的用法较多,而在语言规范化的引导下,第二、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中这种用法明显减少。老舍的文...
关键词:为了 目的 原因 现代汉语史 语体 
从“三打祝家庄”之浅层叙事看《水浒传》的深层内涵
《学理论》2012年第9期75-76,共2页李丹 
《水浒传》概括起来由两部分构成,一为聚义,一为招安,而聚义的过程又是梁山泊发展壮大的过程,是小说的主体。"三打祝家庄"作为梁山好汉聚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对其浅层叙事的分析,可以看到梁山泊聚义求利的事实,亦可发觉人和制胜的真...
关键词:三打祝家庄 聚义求利 人和制胜 成长节点 
从波斯文学中的儒道精神内涵看文化的相似与沟通
《学理论》2012年第3期108-109,共2页李丹 
从中世纪波斯两位作家海亚姆与萨迪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影子。这种文化相似性的出现不是偶然,个体思维发展的共同之路、现实政治的被动引导以及两国文化的客观交流等,均导致了文化相似的必然性。这种文化相似性也...
关键词:波斯 海亚姆 萨迪 儒道思想 文化相似性 
论《小癞子》的叙事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X期17-18,共2页李丹 赖玮 
《小癞子》是流浪汉小说的开山之作。本文分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以及不同叙事参与者之间的张力场三部分来论述,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蕴。
关键词:《小癞子》 叙事结构 叙事策略 
纯粹思考和现世欲念的碰撞——哈姆莱特与福丁布拉斯形象之比较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0X期6-6,共1页赖玮 李丹 
本文将《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莱特与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形象进行比较,论证二者之间超世与入世、纯粹与实用、悲悯与欲念、孤独与聚众等差异,说明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思想精英和孤独的先觉者的悲剧,福丁布拉斯这一人物的设置主要是功能...
关键词:哈姆莱特 福丁布拉斯 比较 
景德镇街区来源类传说的文化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9X期185-185,共1页赖玮 李丹 
本文结合景德镇史料文献和社会研究著作,对景德镇街区来源类传说进行文本研究,挖掘传说深层的社会信息和文化符号,探求民众对历史的记忆和书写的方式,还原特定历史情境下镇民围绕瓷业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微观"精神史"。
关键词:瓷都传说 街区来源 文化解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