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荣

作品数:10被引量:7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WTO入世市场绩效轿车工业市场结构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管理科学》《上海汽车》《世界汽车》《专用汽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轿车工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被引量:4
《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第4期7-9,共3页干春晖 戴榕 李素荣 
本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考察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认为其市场结构为政府规制基础上的寡占型结构,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市场行为体现为更多的合作性而非竞争性,但是,在入世后竞争有加剧的趋势;而...
关键词:中国 轿车工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汽车企业 研发能力 产业集中度 市场合有率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被引量:40
《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15-22,共8页干春晖 戴榕 李素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 02BJY0 0 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考察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认为其市场结构是基于政府规制的寡占型结构,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市场行为体现为更多的合作性而非竞争性,但是,在入世后竞争有加剧的趋势;而相...
关键词:产业组织分析 轿车工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中国 
入世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策略
《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干春晖 李素荣 
中国加入WTO后,“幼稚”的汽车工业必然受到跨国汽车公司的冲击。与整车相比,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厂家多,生产规模小,远没有实现规模经济,零部件产品通用性差,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受到外来的竞争压力更大。零部件产业是汽车...
关键词:入世 中国 汽车零部件产业 发展策略 WTO 企业经营 
国际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厂商协作关系及我国汽车业发展战略被引量:16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2期36-41,共6页干春晖 李素荣 
关键词:中国 汽车工业 发展战略 汽车零部件工业 市场竞争机制 产权关系 组织结构 整车厂商 协作关系 
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模式探讨被引量:5
《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第11期23-27,共5页李素荣 
如何科学地处理整车和零部件厂商之间的组织结构,有待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介绍了国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组织结构模式;借鉴欧、美、日等国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国汽车工业组织结构现状,提出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整车和...
关键词:汽车 整车企业 零部件企业 结构 关系 
入世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1
《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第6期3-6,13,共5页李素荣 
中国加入WTO后,“幼稚”的汽车工业必然受到汽车跨国公司的冲击。与整车生产企业相比,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厂家多、生产规模小、零部件产品通用性差,市场集中应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本文从关税、反...
关键词:零部件 发展 中国 汽车工业 入世 WTO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抉择——兼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关系被引量:6
《世界汽车》2001年第10期33-35,共3页李素荣 
1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1.1三种技术创新模式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不外乎有以下三种:a)依靠本国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和经济实力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自主开发 中国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抉择——兼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被引量:6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李素荣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同国外汽车产业的差距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加大。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幼稚”的汽车产业迎接挑战 ,应从技术创新入手 ,正确处理好引进技术和...
关键词: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自主开发能力 中国 WTO 名牌产品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上海汽车》2001年第2期4-6,共3页李素荣 
中国加入WTO后,“幼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汽车跨国公司的冲击,同时,也将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入WTO后,如何化解风险,把握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汽车零部件产业受...
关键词:汽车工业 零部件行业 国际法规 发展策略 中国 WTO 入世 
加入WTO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2
《专用汽车》2000年第4期35-36,共2页李素荣 
加入WTO在即,中国汽车零部件(包含专用汽车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挑战?从有关法规、政策、措施到具体的发展对策,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业 中国 WTO 入世 发展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