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达

作品数:39被引量:26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变形岩石应力场分形大变形问题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力学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岩土力学》更多>>
所获基金:煤炭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地压解释的理论基础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第3期243-247,共5页肖建华 陈至达 安里千 
肖建华 ,陈至达 ,安里千 .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地压解释的理论基础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4 3~ 2 4 7从陈至达的有理力学理论出发 ,本文研究在极长周期低速变形体中的瞬间无限小平面波波动现象 ,论述了地震波的有...
关键词:地震资料 构造地压解释 地震波动 低速变形体 有限变形力学 
基于S-R分解理论的变形激光频谱测量法被引量:1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第11期1107-1114,共8页姜耀东 安里千 刘艳华 陈至达 
中国矿业大学"211 工程"项目
在傅立叶频谱分析器中,当激光正射前焦面的图象时,其后焦面上形成一个个衍射斑,即傅立叶频谱;前焦面上的图象发生变形时后焦面上的频谱亦发生改变,通过分析频谱的这种改变量就可以获得图象变形信息· 以现代光学中的Fraunh...
关键词:有限变形 应变测量 激光频谱 变形 S-R分解 
有限变形非对称弹性理论变分原理被引量:1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宋彦琦 陈至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应用有限变形S_R分解定理,将体力矩重新定义为内外两种体力矩之和,给出了相应的变形能增率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关键词:变形能 有限变形 变分原理 非对称弹性理论 
多重孔隙介质的有效应力定律被引量:29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第11期1121-1127,共7页陈勉 陈至达 
通过对双重孔隙介质有效应力的研究,建立了多重孔隙介质条件下的有效应力定律,发现了有效应力定律的唯一性依赖于孔隙介质本构关系的假设。
关键词:多重孔隙介质 孔隙 裂隙 有效应力定律 力学响应 
岩土工程开挖模拟的非局部软化模型被引量:1
《工程力学》1999年第6期36-43, ,共8页冯吉利 温科伟 田晓燕 陈至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632030
基于非线性几何场论,建立了含有天然缺陷的岩土材料非局部连续模型、变分方程及相应的实时更新拖带系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型,设计了这一模型的数值卷积算法。对工程材料特别是岩土工程的地下开挖进行的数值结果表明,非局部连续模型描...
关键词:非局部模型 变形局部化 应变软化 大变形 数值卷积 岩土工程开挖模拟 
有限变形应变与裂隙网络渗透系数耦合模型被引量:1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第2期32-34,共3页李玉林 陈至达 
根据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编制了弹性均质岩层在采矿影响下位移和应变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并根据岩层位移可改变裂隙宽度,进而引起裂隙渗透系数变化的思路,实现了有限变形应变与裂隙网络渗透系数的耦合分析,并就一个采矿引起顶板岩层裂...
关键词:有限变形 裂隙介质 渗透率 耦合模型 岩石变形 
非线性尺规近似法在圆杆颈缩局部有限变形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年第2期111-118,共8页崔希民 陈至达 
国家科委高科技基础研究基金
形变局部化和不稳定的研究是当前力学问题的一个热点,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圆杆拉伸颈缩和滑移带的塑性分析·传统的微小变形弹塑性力学不能彻底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以S(应变)_R(转动)分解定理为基础的非线性尺规数值计算法,并...
关键词:非线性尺规方法 变形 局部化 有限变形 圆杆 
均质多岩层褶皱的大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1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第1期4-6,共3页李玉林 杨锡禄 陈至达 杨成永 
煤炭科学基金
利用杆件大变形力学理论,对均质多岩层在力作用下褶皱的形成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岩层受力两端边界条件对称时,产生的褶皱是对称的;当边界条件不对称时,产生的褶皱是不对称的,揭示了对称与不对称褶皱产生的力学成...
关键词:褶皱 变形 数值模拟 多岩层 
弹塑性有限变形力学的反逆渐近解法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年第11期959-966,共8页陈至达 
最近几十年中,近代力学的非线性有限变形理论在概念与方法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1],[2],[3]等).本文旨在说明自然拖带系描述法与Stokes-陈分解定理如何结合反过渐近解法于有效解答弹塑性有限变形力学问题应用至工程设计目的....
关键词:有限变形 反逆渐近法 弹塑性变形 数值解 
S-R分解定理的唯一性、存在性和客观性被引量:4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年第9期763-768,共6页陈勉 梁景伟 陈熙 陈至达 
对于连续体的一切物理可能的变形场,其变形梯度张量F可被分解为一个对称张量S和一个正交张量R的直和,这便是S-R分解定理.本文通过矩阵方法和张量方法证明了S-R分解定理的唯一性、存在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S-R分解定理 唯一性 存在性 客观性 变形体力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