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明

作品数:21被引量:4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红楼人物政治出题禅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古籍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书法》《金沙江文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熙凤为什么不识字?
《读天下》2018年第12期48-48,共1页骆玉明 
《红楼梦》里说王熙凤,粗粗的感觉好像文盲似的。譬如第二十八回,写到王熙凤让宝玉帮她记录了一笔无头账,显然那些“妆缎”“蟒缎”之类,她自己写不清楚;又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将自己与探春作对比,认为探春“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那...
关键词:王熙凤 识字 《红楼梦》 探春 宝玉 
刘孝绰“名教案”考索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骆玉明 甘爱燕 
刘孝绰是南朝梁代文坛的核心人物。其仕宦生涯中最为重大的事件,是在廷尉卿任上被御史中丞到洽以关涉"名教"的罪名提起弹劾而遭到免职。但这一案件的具体事由到底是什么,历来诸多名家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存在种种错误和混乱。本文对此作了...
关键词:刘孝绰 到洽 名教案 梁武帝 梁代政治 
妙说红楼人物(下)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6年第5期133-138,共6页骆玉明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信息结构复杂,含义丰富,展开空间很大。本文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入手,分析其不同类型的人物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在对其做影视演绎时所需掌握的分寸与尺度;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红...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 类型 
妙说红楼人物(上)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6年第4期130-134,共5页骆玉明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信息结构复杂,含义丰富,展开空间很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解读文章便层出不穷,以至于"红学"一度成为学界之显学而经久不衰。而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从《红楼梦》的人物...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 类型 
从诗走进禅,一路好风光——《诗里特别有禅》(代序)
《中文自修》2015年第3期12-13,共2页骆玉明 
平日教书或者和朋友聊天,谈到中国的文学与历史,经常说到禅,也经常被问起:到底什么是禅。(单刀直入,直接抛出问题,吸引读者。其实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也常被学生问起禅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古代禅师对此会给出很奇怪的答案,譬如...
关键词:学语文 给你 诗歌教学 禅意 中国古代诗歌 禅一 悟禅 山重水复疑无路 王维诗 禅趣 
禅宗的起源
《书法》2014年第2期92-92,共1页骆玉明 
二千五百多年前,当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奔波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去推行他们所崇仰的人间理想时,在西边的印度,比孔子年长十多岁的释迦牟尼也正带着一群弟子漫游于原野,
关键词:起源 禅宗 释迦牟尼 弟子 孔子 
鸟鸣山更幽
《金沙江文艺》2013年第6期59-62,共4页骆玉明 
一切都会过去,变化的背后仍然是一个深邃的幽静。也许,每个人都曾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体会到幽静又深长的意味。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中响起,喧嚣嘈杂的、清朗悠扬的、气势宏大的,悲切低回的,然后逐一消退下去。在此起彼落之间,你听到...
关键词:鸟鸣 这个世界 王籍 若耶溪 气势宏大 禅趣 中国诗史 摩诘 若耶山 辋川别业 
中学生需要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上海教育》2012年第7期59-60,共2页骆玉明 
我知道中学教师比大学教师难当,大学教师只要教师讲了就行了,教师讲完了学生没听懂那是学生的事,跟教师没多大关系。大学教师可以这样,但中学教师就不行,中学教师要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走,这个区别是很大的。所以中学教师很辛苦,
关键词:学生需要 根本性 大学教师 中学教师 
中国文学的路——谈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被引量: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5-40,共6页骆玉明 
本文记述了作者同已故章培恒教授合作主编《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史新著》的经过,介绍了章先生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思考,以及他提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课题的意义,评述了章先生主持编纂的《中国文学史新著》的几个重要特点和学...
关键词: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学术意义 
朴素的政治
《中文自修》2010年第7期124-126,共3页骆玉明 
老子希望有一种朴素的政治,民风淳朴,老百姓的生活简单而富足,虽没有很多享受,但吃的穿的都不缺;人和人之间没有竞逐与斗争,也不需要费心思彼此算计,所以品性都很诚实。他觉得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这个样子。
关键词:政治 朴素 老百姓 理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