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华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生死疲劳》练达世事人情叙事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文学(下)》《北方文学(中)》《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文学土壤里绽放影视之花:《花千骨》从小说到电视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高培华 高培根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4QNJS137);内蒙古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文学类课程培养学生“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认知的探索研究》(NGJGH2017086)。
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关联密切,但也隔着万水千山。小说《花千骨》从文字到镜像符码转译的关键性策略:第一,小说到剧本:骨骼重塑,保留精髓;第二,剧本到镜像:造型凝铸,关联文化根脉。“宫铃”等凝铸着中华文化密码的意象与花千骨...
关键词:《花千骨》 改编 情节增删 人物整合 造型凝铸 文化根脉 
“群己”视域下中国现代家族小说“己”的自觉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6期13-19,共7页高培华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世纪中国小说家族叙事与莫言书写(编号:NJSY18134)。
“群己之辩”是中国传统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社会宗法制背景下,“己”作为个体存在,通常隐没于“群”,隐没于强大的伦理关系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解放”成为共识,文学表达逐渐凸显“人”的主体性。作为传统文化堡垒...
关键词:“群己” 现代家族小说 主体性 内聚焦 自觉 
电视剧《花千骨》立德树人内涵解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高培华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及载体研究——中国优质影视剧“化”“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能性探索》,编号:DJYB1707。
电视剧《花千骨》播出以来,深受观众推崇和喜爱,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结合电视剧叙事理论和埃利斯情绪ABC理论,通过文本细读,探究电视剧《花千骨》在人物形象塑造、剧情设计等方面所蕴含的“立德树人”思想,分析不同类型人物...
关键词:立德树人 《花千骨》 自我追寻 他者影响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莫言《生死疲劳》的结构和意蕴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2期34-37,共4页高培华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莫言小说叙事艺术研究";课题编号:NJSY13146
莫言在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创作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了古今中外各种创作资源,使小说的叙述结构与故事内容适切组合、有效互动,让读者感受到其文字背后的深沉。本文在观照莫言其他小说的同时,以《生死疲劳》为重点,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小说的...
关键词:莫言小说 叙述结构 文学意蕴 人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莫言《生死疲劳》蓝脸的形象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9期43-44,共2页高培华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莫言小说叙事艺术研究”,课题编号:NJSY13146
《生死疲劳》的艺术魅力无疑会被一代代读者及文学评论家不断开掘,进而成为莫言小说公认的巅峰之作。首先,本文通过对莫言心中“蓝脸”这个农民由生活原型上升为小说人物形象过程的梳理,揭示出少年莫言到成年莫言价值观的转变。其次...
关键词:莫言 《生死疲劳》 人生阅历 叙述视角 人物对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莫言《生死疲劳》的叙述语言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8期23-25,共3页高培华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莫言小说叙事艺术研究”,课题编号:NJSY13146
莫言对于小说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表现出了积极地探索、实践,且常常推陈出新.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事例分析,探讨《生死疲劳》的叙述语言,指出作者凭借二十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和对所描写对象了如指掌的背景,胸有成竹地在修辞意义上对...
关键词:莫言 《生死疲劳》 生活阅历 叙述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