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

作品数:23被引量:23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明清明代民国时期晚清道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闽台文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排日账与19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兼谈明清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被引量:15
《学术月刊》2018年第4期128-141,共14页刘永华 
排日账是近年在徽州婺源发现的一种民间历史文献新文类,体裁介于日记与账簿之间,逐日记录记账者的日常行事与家庭收支。这种文献多出于近代婺源普通农户之手,记录了农家生活世界的不同侧面。对排日账记录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可从...
关键词:人际网络 扩展个案研究 排日账 徽州 明清史 
18世纪以来荷属东印度华人的纪年、认同与多元时间——来自华文铭刻和公案簿的例证
《全球史评论》2017年第1期152-175,349-350,共26页刘永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时期的礼仪变革与乡村社会”(项目号:15JJD770017);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第五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的资助
自18世纪以来,荷属东印度华人采取了不同的纪年方式,包括干支纪年、清朝年号纪年、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民国纪年、佛历纪年等。这些纪年方式的交叉使用,并不单纯是为了标注年代,而且涉及颇为复杂的政治、文化、宗教认同。在...
清代民众识字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22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2期96-110,共15页刘永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时期的礼仪变革与乡村社会"(15JJD770017);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第5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的资助
学界对清代民众识字问题的认识,由罗友枝等学者奠基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透过参考近代调查所得识字比例,侧重考察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书籍出版等问题,间接推断清代的民众识字率。目前清代民众识字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重新定义读...
关键词:清代 民众识字 功能性识字 微观识字研究 
中国传统礼仪如何下乡被引量:4
《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第4期56-59,共4页刘永华 
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不下庶人'...
关键词:态度 场所 礼仪 礼记 庶民 制礼 庶人 
闽南历史研究的四个视角被引量:1
《闽台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7-8,共2页刘永华 
对闽南文化的探索,离不开对闽南历史的重构,因为无论是作为一个区域的闽南,还是这个区域不同人群践行与传承的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产生与演变的。本文就闽南历史的研究视角,略陈己见。笔者认为,要推进对闽南历史的探讨,应具备开阔的...
关键词:闽南文化 历史过程 历史研究 经济开发 学术视野 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单元 里甲制度 军户 卫所 
从乡厉到无祀:基于闽西四保的考察被引量:3
《民俗研究》2015年第6期68-71,共4页刘永华 
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
关键词: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晚明士人生活中的舶来品及其文化意涵——以《长物志》为中心
《全球史评论》2015年第1期84-101,357,共19页刘永华 
本文在解读晚明著名鉴赏家文震亨《长物志》一书的基础上,考察了来自异域的物在晚明士人生活中的地位,探讨了这些舶来品的文化挪用过程。随着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的展开,大量舶来品进入明帝国,成为明代士人生活中常见的器物。在此过程中...
关键词:长物志 文化象征 海外贸易 文震亨 速香 西蕃 龟筒 格古要论 主客清吏司 米脑 
小农家庭、土地开发与国际茶市(1838-1901)——晚清徽州婺源程家的个案分析被引量:20
《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66-81,161,共16页刘永华 
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221001)的资助
自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上海、宁波等口岸开埠通商,国际茶市对中国茶叶生产与销售的影响日益深入。在市场利好的刺激下,徽州婺源产茶区的一家农户通过增加茶叶生产与制作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家庭的现金收入。同时,这家农户还因应家庭规模...
关键词:小农家庭 土地开发 国际贸易 茶叶 徽州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被引量:19
《开放时代》2015年第2期11-80,共70页刘永华 张侃 饶伟新 黄向春 应星 程美宝 刘昶 刘一皋 刘志伟 孟庆延 齐小林 郑振满 杨奎松 梁勇 郑莉 胡玉春 丁仁祥 王才友 满永 王奇生 黄道炫 张宏卿 黄文治 麻国庆 郭凡 
自2004年起,本刊设立开放时代论坛,每年11月第一个周末定期举办,至今已逾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旨在邀集多领域学者,推进对前沿公共议题的跨学科讨论。自2015年起,本刊再设不定期的开放时代工作坊,旨在邀集某学科或某些相近学科的学者,...
关键词:社会经济史 中国革命 开放时代 跨学科 工作坊 学术问题 中山大学 日常生活 
从“排日账”看晚清徽州乡民的活动空间被引量:17
《历史研究》2014年第5期162-171,共10页刘永华 
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2013221001)的资助
自明代中叶以降,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专业市镇的兴起、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导致乡村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整合度大幅提高,在市...
关键词:活动空间 徽州 晚清 19世纪中叶 市场整合度 明代中叶 社会经济 经济作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