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文

作品数:116被引量:11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先锋作家当代作家先锋小说文学批评作家批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小说评论》《中国文学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李修文中短篇小说近作读札
《当代文坛》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叶立文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作家的‘新话体批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1990—2020]”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3BZW147,20YJA751023。
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在他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曾用“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一句,比喻阳刚与阴柔的调和,认为人纵有睥睨天下的雄心,温柔也可将其折服。~((1))这句话因其修辞唯美、语义丰赡,故常被批评家用来揭...
关键词:李修中 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 近作读札 
文学视频的兴起、特征及其意义——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中心
《天津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23-35,174,共14页叶立文 张智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作家的‘新话体批评’研究”(项目号:23BZW1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1990—2020)”(项目号:20YJA751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视频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通过融媒介的视频载体,以“解说”经典文学文本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批评。它的兴起与当代青年的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了网络社区文化的深刻影响。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中心,文学视频显示出以下特征:一...
关键词:文学视频 文学批评 说部 融媒介 情动 
不疯魔,不成佛--论《猛虎下山》的志怪叙事与癫狂美学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6期111-115,122,共6页叶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新话体批评’研究”(23BZW147);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1990—2020)”(20YJA751023)研究成果。
一在中国当代小说常见的叙事场景里,最不缺少生死场、疯人院和伊甸园这一类文化景观。它们所表征的现代性危机,一旦经由暴力、存在与爱情主题的书写,便足以呈现当代小说的整体面向。这当然是作家群体追求小说“现代性”的结果。只不过...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 爱情主题 作家群体 生死场 文化景观 异己力量 人物群像 癫狂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70-71,共2页叶立文 
当代文学批评正在从一种认识世界的艺术手段,逐步趋同于以累积和创造知识为目标的学术研究。而这种批评的历史化倾向,业已制造了不少“伪历史主义”的批评文本:一些以考据为主,但缺乏批评家主体意识的实证性批评,不仅以其繁复的叙述方...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 批评文本 历史主义 叙述方式 历史化倾向 学术研究 主体意识 心史 
网络文学视频的性质、价值、类别与形式——以“Bilibili”视频网站为中心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73-79,共7页张智谦 叶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作家的‘新话体批评’研究”(23BZW1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1990—2020)”(20YJA751023)
网民读者制作、观看网络文学视频,是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场的一个重要现象,深刻影响着当下网络文学的生产、接受与传播。作为一种具有融媒介性、独立性、完整性与商品性的“参与式文化”批评,网络文学视频的目标是深钻与延展“故事世界”,...
关键词:网络文学视频 新媒体文艺批评 学者专业批评 融合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问题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2期59-66,190,共9页叶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作家的‘新话体批评’研究”(23BZW147)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中,部分批评家为追求批评的科学性与实证性,不仅以史料崇拜遮蔽作品这一批评对象,而且还以朴学情结驱逐个人情感,由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观阐释的随意性,但文本缺位与情感退场,却让文学批评陷入了伪历史...
关键词:历史化 伪历史主义批评 文本缺位 心史互证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叶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编年史》(1895—2020)编撰暨古典资源重释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2&ZD278)的阶段性成果。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理论 文论界 学术思潮 理论发展史 工具论 知识话语 理性阐发 
词语创世和它的时间奇遇——评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205-211,共7页叶立文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研究(1990—2020)”。
在《家山》这部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经验的乡土小说中,王跃文用“静水流深”的细腻笔法,再现了乡土中国的宗法制度、伦理秩序和世相人心。与此同时,这部作品的小说本体,更是“一个词语在时间中的奇遇”。对王跃文来说,“家山”便是...
关键词:小说本体 词语 时间 乡土小说 
写作与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乡土叙事研究专辑主持人语
《写作》2023年第4期28-29,共2页叶立文 
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中国作家的创作诉求就大抵不脱思想启蒙。虽说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启蒙文学屡有消歇沉寂之势,但时至晚近,中国文学的基本范式却仍以发轫于晚清和“五四”,嗣后又历经百年兴衰而不坠的文学现代性模式为主。它主...
关键词:启蒙文学 人的文学 乡土叙事 文学现代性 思想启蒙 当代作家 存在困境 人道关怀 
“隐人尘烟”与“藏进别人”——论罗伟章小说《谁在敲门》的反类型化写作
《阿来研究》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叶立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作家驻校制与文学教育的变革研究(1990—2020)”(20YJA751023)阶段性成果
一谈论罗伟章的难度在于,这是一位拒绝分类的作家。在他看来,对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分类毫无意义:“如果我认同这种分类,我怎么去突破自己呢?文学没有边界,也没有地域的界定,它就是文学。”①然而对批评家来说,类型研究可能是最基本的一...
关键词:文学流派 罗伟章 文学作品 毫无意义 批评方法 类型化写作 学理性 批评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